山的美术教案最新7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提前规划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通过书写教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山的美术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山的美术教案最新7篇

山的美术教案篇1

【活动设计】

布老虎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布制玩具。教材《布老虎》是中班主题《我喜欢的动物》背景下的一个活动。做为一个手工作品的欣赏,我感到可着重引导幼儿对形象、做工、色彩选择以及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欣赏。基于这样一种理解,考虑到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活动设计中以欣赏布老虎的造型、色彩、图案之美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在欣赏教学中如何挖掘幼儿的想象力方面,则试图实践运用米罗可儿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理解民间手工作品的基础上,以借形想象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思考、设计与创作。

【活动目标】

1、欣赏布老虎造型、色彩、图案之美,感受中国民间玩具艺术的魅力。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尝试参与创作,感受乐趣。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老虎实物若干,ppt幼儿操作材料:布小鱼布蝴蝶拼贴图形花片记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布老虎,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神秘礼物”,让幼儿猜猜,并打开看看,说说。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会有什么用处?

介绍与小结:布老虎是中国特有的,是古时候小朋友的玩具。在古时候,大人希望也相信布老虎能保护小朋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观看ppt和实物,交流、讨论、欣赏布老虎夸张的造型、色彩与图案。

1、ppt从颜色的角度欣赏布老虎。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很多布老虎的图片,我们来看看,有什么颜色的布老虎?

(1)提问:有没有发现颜色的秘密?什么颜色最多?还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你觉得怎样?

(2)小结:布老虎身上红色、黄色最多,颜色是一块一块的,而且很鲜艳。

2、ppt从造型角度欣赏布老虎。

小朋友真厉害,发现了布老虎独特的秘密,那布老虎头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1)布老虎图片和老虎图片对比观察。

(2)提问:布老虎和老虎的头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眼睛怎样?嘴巴怎样?

(3)小结:布老虎的头上,眼睛特别大,嘴巴特别大,特别的夸张。

(4)提问:你觉得这样的布老虎怎样?

(5)一起学学可爱、神气、生气勃勃、威武勇猛的布老虎(2只老虎音乐2遍)

3、ppt从图案角度欣赏布老虎。

(1)提问:布老虎头上两边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有图形、花草、动物等,头顶上有一个“王”字,(山中之王,林中之王)

(操作ppt)如果从头上中间分开,“王”字一半在左边,一半在右边,图案这边一个或半个,那边一个或半个,两边是相同的,说明什么?说明布老虎头上两边是对称的。

(3)布老虎头上两边是对称的,那身体两边是怎样的?

(4)请小朋友找找、看看布老虎身体两边有没有相同的图案。

(5)小结:身体两边装饰的图案也是对称的。

4、讨论:你觉得布老虎美吗?美在哪里?你喜欢布老虎吗?

5、总结:布老虎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宝贝,夸张可爱的样子、鲜艳的颜色,特别是用两边对称的颜色、图案装饰的布老虎,让大家越看越美。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外国人也很喜欢,我们要好好的保留并传下去。

三、延伸拓展,体验创作。

1、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象布老虎一样用对称的颜色、图案装饰的.东西?

(蝴蝶风筝衣服裤子锅碗勺子盆子手帕桌布)师:运用对称的颜色、图案装饰的东西端庄、漂亮,让人们看了舒服,让我们生活变的更美。

2、操作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布玩具,用对称的方法,自己喜欢的的颜色、图案装饰。

第一小组:用对称的方法剪贴、装饰布小鱼。

第二小组:用对称的方法涂画装饰布蝴蝶。

3、晒晒我的布玩具宝贝。

幼儿作品点评与欣赏。

【活动反思】

瑞吉欧有一条著名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的眼睛越过围墙!”老师就是孩子活动中的伙伴、支持者和参与者。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制作的布老虎ppt、收集的布老虎实物帮孩子搭了一架小梯子,让孩子的眼睛自然而然地越过围墙,看到了古老久远的中国民间艺术。

在欣赏布老虎中,通过整体欣赏,帮助幼儿认识了布老虎;分层欣赏:从颜色的角度欣赏布老虎——从造型的角度欣赏布老虎——从图案角度欣赏布老虎,逐渐让幼儿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其中的自主探索发现、说说唱唱学学,让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和个性。

在最后的创作体验环节中,我以米罗可儿借形想象理念为引导,让幼儿进行相关的思考、设计与创作,即平面布蝴蝶与立体布小鱼的创意活动,将一个载体(布老虎)转换成另一个载体(布蝴蝶、布小鱼),鼓励幼儿即兴联想和思考,使他们在无形中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良好习惯,获得快乐和成功的经验,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孩子在尝试创作中中施展艺术天分,自由挥洒创意想象。

附资料

布老虎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布制玩具。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因为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布老虎种类繁多,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枕头虎、套虎等。布老虎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老虎勇猛的神态,虎头及五官显示出天真和稚气,透露出儿童一样可爱的憨态。布老虎的色彩斑斓热烈,色度极为饱和,对比强烈。

山的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不同侧面观察橙子,了解橙子的横切面和竖切面,并根据橙子的两种切面展开想象。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橙的联想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想象导入(出示单线条的一个圆以及在圆中添加一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引出“橙”。)

ppt2:――今天,美丽的大森林里可热闹啦,熊要给小动物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

ppt3:――这是什么图形?(圆形)――猜猜熊会把这个圆变成什么东西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熊把这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圆上一点---橙子)

二、橙子的切面――现在熊要用刀把橙子切开来,瞧,这就是橙子切开来的样子,这是橙子横切面。

――熊接着又切了一个橙子,瞧,这也是橙子橙子切开来的样子,这是橙子的竖切面。

教师小结:同样是切一刀,但是从不同方向切下去,切出来橙子里面的图案是不一样的。

三、橙子变变变

1、横切面变魔术——现在熊要把橙子的横切面来变魔术啦,咦,橙子的横切面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儿观看课件第三部分(根据橙横切面展开的想象)橙横切面变电风扇(幼儿逐步猜想)教师揭晓谜底并小结:小乌龟吹着橙子变的电风扇,再热也不怕了!

横切面变自行车(幼儿逐步猜想)教师揭晓谜底并小结:小兔子骑上橙子变的自行车在草地上可开心啦!

2、竖切面的创意画――橙子的竖切面会变成什么呢?(幼儿回答)――把你想到的竖切面的变法画下来!

幼儿尝试竖切面创意画(用记号笔在老师画好的竖切面上添画)教师把幼儿的画展出在黑板上,并请幼儿说一说你把竖切面变成了什么?幼儿教师总结:橙子是一种非常好吃、非常有营养的水果。今天我们发现了橙子的小秘密,知道了它的横切面和竖切面,也看到了在横切面和竖切面上添上一些图形和线条变能把它们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现在我们就回到教室去把刚才我们看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吧!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山的美术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小朋友们都见过夜晚的高楼,万家灯火,背景的天空被灯光与夕阳装扮的绚丽多彩,多么神秘的景象。夜晚的城市和白天的城市完全不一样,夜晚的城市灯火辉煌,那么明亮,灯火通明下的大楼把整个夜空染成了美丽的紫色。

活动目标:

1、学习刷画的技巧,了解刷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刷画的方法。

2、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夜景的图片铅画纸画笔与黑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了解夜晚的城市

(1)你见过夜晚的城市吗?是什么样子的?

(2)你喜欢夜晚的城市吗?为什么?

2、幼儿相互交流,然后个别回答

二、欣赏图片

通过欣赏图片,丰富幼儿的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

(1)这是什么时候的城市?

(2)夜晚的城市有什么?

三、欣赏范例,示范讲解

1、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深色和浅色

(1)你知道哪些是深颜色的?哪些是浅颜色的?

2、感知色彩明暗对比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画出心中的城市

你想画出什么样的夜晚城市?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远近关系

五、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在网上搜索到许多美丽的夜晚的图片,通过观察孩子发现了房子晚上的时候窗户和霓虹灯都是发光的,就是它们给房子染色了五颜六色的光彩。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那些美景已是赞口不绝,当我出示范画时他们更是连声叫好。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大胆的将自己看到的夜景画出来有的画的是城市的高楼大厦,有的画的是夜晚的霓虹灯,有的孩子绘画的是消防部队的夜晚,有的孩子绘画的是新街口的夜晚,有的孩子绘画的是小区的夜晚,还有的画的是世博的夜景,真是各不相同,自由创作,也可以通过互相谈话激发自己能有更多的创作灵感。

山的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的作品,感受大面积的红色给人带来的热烈的感觉。

2、乐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尝试用大的色块创作作品。

3、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4、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活动准备

1、《米罗的太阳》教学挂图。

2、颜料、刷子、画笔。

3、幼儿教学资源⑥第8~9页。

4、拼图1副。(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

(1)初步欣赏。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快速欣赏绘画作品,体验绘画作品带给自己的视觉冲击力。

(2)再次欣赏。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欣赏作品中的色彩、线条、图案的美。

画面上都有什么?画里的造型像什么?

2、了解作品的名字。

看了这幅画,心里什么感受?心情怎么样?

你想帮这幅画起个什么名字?为什么?

教师介绍画家给这幅画命名的缘由。

3、我们也来画太阳。

(1)教师提供作画材料,请幼儿自己在白纸上作画。

(2)展示作品,和画家的画比一比,再一次感受米罗的作品在造型、用色上的特点。

4、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展示挂图及幼儿作品,幼儿继续欣赏讨论。

引导幼儿观察早晨、中午、傍晚的太阳形状,色彩特点,体会不同。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山的美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通过儿歌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汤圆、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4.学包汤圆。

活动安排

a准备阶段:(30分钟)

① 肉(已绞好的)、芹菜、葱姜、调味佐料、面团、刀、案板、小擀丈两个,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盛馅盆、淘菜盆、锅排等。

②各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挥下,在各自教室用桌子组合操作台,小朋友分坐在操作台的四周。小朋友们表演手指操《包汤圆》,为即将开始的包汤圆活动营造气氛。

③生活老师把芹菜(每班一颗葱姜)分配给各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摘去菜叶,老师把分摘后的芹菜整理后,在小朋友的监督下淘洗干净。(此过程老师应组织得有趣。如:有关芹菜颜色、生长[地面地上]、葱姜的气味、菜叶的收集和处理,小朋友选出监督员监督干活的质量等。)

④生活老师把收集上来淘洗干净的芹菜、葱姜(在活动室)进行切碎。班级老师请小朋友逐个观看切菜的过程。

b拌馅阶段:(10分钟)

生活老师把切碎的菜和肉放进盛馅盆并依次加入盐、味精、五香粉、汤圆调料、酱油、鸡蛋等,进行搓和、拌馅。请小朋友依次参观。(并说明鸡蛋的用途为增强黏度,酱油为调色,好看、增强食欲)(地点:活动室)

c擀面皮阶段:(30分钟)、(与包汤圆同步进行)

生活老师和班级老师进行分工,擀面杖,切成小面团。老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依次摁成面片并成擀汤圆皮。(2个/人次)(地点:活动室)(开始前,请班级老师给小朋友们洗手)

d包汤圆阶段:(50分钟)

生活老师把汤圆皮分给小朋友(2个/人次),班级老师把汤圆馅分别放在小朋友的汤圆皮上,然后,班级老师进行示范,小朋友依示范进行包汤圆。(评出包得又快又好的汤圆,对小朋友进行奖励,奖小礼品一份)(各班根据自己班级包的汤圆进行数数)(地点:各班教室)

e水煮阶段:(30分钟)

生活老师集中包好的汤圆,放进开水的锅里。水煮开添凉水一勺,共三遍,至直汤圆熟透。请各班选出代表两名到厨房参观。回班后讲给小朋友们听。

f吃汤圆阶段:

生活老师把煮熟的汤圆分发给各班的餐盆中,老师进行配餐,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汤圆。(此阶段气氛应更为活跃:这是谁包的汤圆?盛的数量?)

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包汤圆手指操

小手摊开,咱们来包汤圆吧(伸出左手手掌)擀擀皮(右手在左手上做擀皮状)和了和了(右手手指立起在左手手掌上做和馅的动作,就象手指在抓挠)包个小汤圆(说一个字,用右手食指依次点着左手的手指)香喷喷的汤圆给谁吃(用右手把左手指包起来,盖住,问孩子)(然后孩子说给谁吃,就把汤圆递到嘴边)

山的美术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鱼的基本结构的表现方法,能灵活表现不同鱼类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画鱼的方法和步骤,能大胆地运用做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并有一定的组织画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用中国画的画法画鱼,进一步认识写意画的形式美感,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认知鱼的结构特征和结构变化,教会学生用彩墨画鱼的方法,表现不同造型的鱼,从中体验彩墨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用彩墨表现出富于情趣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画具,课件,学生用纸、墨、色、碟、水桶、印泥。

2、学生准备:

画毡或旧报纸,毛笔、板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底世界水的声音)

生:好像是水的声音、泡泡的声音。

师:是的,现在我们听到这种声音,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里。那在海底世界里最多的是什么呢?鱼。那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鱼呢?

生:各种颜色的都有,红、橙、黄、绿、蓝、紫等。而且还有不同的花纹,横的、竖的、斜的等。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多。是的,鱼是水中的动物,它种类繁多,全世界大约有16000多种。它五颜六色,形态万千,是一种十分漂亮的动物。那现在我们就结伴一起去看一看美丽的鱼儿吧。(课件播放海底世界视频。)

看完了这么多美丽的鱼儿,同学们一定心痒痒的想动手试一试,今天我们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现,那就是用彩墨——画鱼。(板书课题—用彩墨画鱼))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鱼儿

师:通过刚才的海底畅游,你肯定又发现了好多奇形怪状的鱼儿,它们分别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师:哦,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可以归为它们的形状。除了形状不一样,还有不同吗?请大家观赏一些奇特、美丽的鱼。(出示课件,观赏鱼图)

生:颜色。

师:对,你们反应真快。这么多鱼儿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像我们同学们一样。每人都是不同的。那除了不同,这些鱼儿也有相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结构大体一致。你知道鱼儿一般分哪几个部分吗?不同的鱼各个部分的形状都一样吗?(学生分小组讨论,认识鱼的外形结构和鱼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予以总结:无论鱼的外形怎样变化,它的基本特征都是一致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鱼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鱼的基本特征。)

鱼的结构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头上有嘴、眼睛、鳃;身上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身上布满鳞片。现在我们已经欣赏了这么多活在水里的鱼,那下面我们来看看游在纸上的鱼儿吧。

2欣赏作品,教师示范

师:自然界的鱼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用彩墨表现这样的鱼会是什么样的?彩墨画由于它特殊的水墨效果,所以使画面产生一种很神气的艺术效果,我们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注意留心去体会一下。

(播放课件,展示作品)

教师边放边简单介绍

①欣赏韩美林彩墨画鱼的作品

这幅作品是奥运福娃的主要设计者韩美林先生的作品,是不是感觉这个鱼更加可爱啦!这幅画主要是用墨线勾勒鱼的`外形,再用墨和颜色进行渲染,墨和色结合的恰到好处使画面生动简洁,而且整幅画一种鱼按不同的方向去排列,在形式上也感觉很新颖、很奇特。

②欣赏学生作品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特点:用笔用墨大胆,画面完整,充满童趣。

师提出问题:1作者是怎么表现鱼的?2怎样用毛笔蘸色才能表现出鱼的特点呢?

生仔细观察得出:有的画用墨和色直接勾勒鱼的外形,有的外形很模糊。

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到的两种画鱼的方法。勾染法和泼染法。下面老师来画一下这两种方法表现的鱼。勾染法,顾名思义就是先勾出鱼的形状再填色。而泼染法则直接用毛笔画鱼,没有明显的外轮廓。

(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两种方法如何的画出不同形态的鱼,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画完两条鱼后,让学生再观察海底世界的图片,还缺少什么?

生:水、水草、珊瑚……

师:对,我们要多加一些植物或鱼,让画面丰富多彩。好了,老师的这一小部分海底已经画好了,那你们都想好自己的那一份要画什么了吗?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画我们心中的海底世界吧。

(三)尝试创作

1、现在大家一定特别想画了,请大家先清楚今天的作业要求,然后再动手创作,课件出示要求:用彩墨的方法表现鱼,可以画真实的鱼也可画想象中的鱼,彩墨要富于变化,体现出笔趣、墨趣、水趣、情趣。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大幅的彩墨鱼,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笔墨的使用,画面的安排。在这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循环播放海洋鱼类的图片,让学生在这种愉快感中进行创作。同学们可以小幅度走动观察、动手,让学生学会合理分担各自的任务,共同合作完成作品。

(四)展示交流

教师将学生作品黏贴在海底世界的长卷上,请几位同学进行走动展示,播放背景水流的音乐,进行“游在纸上的鱼儿”海底世界的展示。并且请小组简单介绍自己的画,教师予以鼓励。请学生交流感受:看了这些图像,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观赏后的感受;美、漂亮、可爱)

(五)拓展提高

教师:鱼不仅漂亮、可爱,而且代表着吉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绘画、陶瓷等众多艺术作品中也都留下了鱼的身影。(出示艺术图片课件)

在这一课当中,我们不仅了解学习了鱼的基本特征,并学会了用彩墨表现鱼的方法,希望下课后同学们能用更多的方式来表现鱼,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

山的美术教案篇7

一、教材的分析:

本学期美术共18课,教材的内容充分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简单、具体的形象。本学期在绘画的具体形象上有所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简笔画,把基础打实。

二、学生知识能力及情况分析: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学生的差异很大,有许多学生基础很薄,需要时间和教师的个别注意。从幼儿园上来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理念很重要,让学生对美术产生的畏惧感逐渐的消失。

三、教学目标任务:

1、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加强绘画的技能。

2、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爱好。 3、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形象具体化的观察力等。

四、教材重、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五、针对该年级的教学计划:

该年级学生男生较多,学习很活跃,在课上纪律需要维持,学习简单的简笔画,提高具体思维的能力。

六、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美术课术新课程标准,加强有关艺术课教育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研究、钻研美术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抓住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及代表性的学习内容。

2、认真备课,不打无把握之仗,备课内容要体现创新,即力求实用,又方便灵活,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3、按时上课,上足课时,布置作业要有灵活性并能及时批改学生作业。 4、加强课外辅导,特别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5、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如实践能力比赛和测评。开展评选优秀作品展评活动。

6、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绘画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2 3 4 6 7 8 2

教学内容第一课走进大自然第二课七彩生活第三课新花布新衣服第四课圆圆的世界第五课方方的物第六课找找三角形课时2 2 2 2 2 1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第七课形的组合第八课拼拼插插第九课太阳和月亮第十课秋天来了第十一课水墨游戏第十二课玩泥巴第十三课难忘的幼儿园第十四课像什么呢第十五课站起来站起来第十六课画声音第十七课卡通卡通第十八课土与火的艺术1 2 2 2 1 2 1 1 1 1 2 1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教学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教学反思:

第四课《圆圆的世界》

教材思路: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大星球和小水珠,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大胆用彩笔表现这圆圆的可爱世界。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说说对圆形物体的感觉,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启发学生认识圆形,认识各种圆形物。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添画有趣的细节。

教学重、难点:

认识圆形,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能用彩笔表现。巧妙画出圆形物,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和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球、钟、游泳圈、纽扣、葡萄实物及圆形物图片、范图,吹泡泡物品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生活用品线描写生稿及圆形物实物等。

教学过程:

——交流及讨论:

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如锅、碗、球、泡泡、游泳圈、西瓜、水果,地球,时钟等。

2、欣赏实物及图片、感受圆形的美。

大星球、小水珠都是圆的,圆形给人优美、亲和、活泼的感觉。

3、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方便,灵活)

4、说说自己对圆形物的感觉。 ——游戏及体会

1、师生玩游戏”吹泡泡”,体会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玩溜溜球或跳跳球亦很有趣。

——欣赏及评述

出示范图,了解作品在造型、构图、色彩几方面的特点。要求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展示及介绍

板演示范:

徒手画圆,添画,色彩平涂,整理完成。

画圆的几种方法,如上半圆,下半圆;左半圆,右半圆;一口气画一个滚溜园等。 ——讨论与练习

1、画出几种你知道的圆形物,要求用线条色彩来表现。对部分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提醒注意圆形的画法,添画的构思、操作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可用用勾线平涂方法画生活中的圆形物;也可用运用身边的线、绳等材料排一排,摆一摆,摆出美丽的图形;亦可用彩纸撕剪等法表现圆形。圆形的相互重叠亦很有趣!

我们不仅要动脑筋想画什么,还要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对造型饱满、作业细心,添画有趣的作品予以肯定。

人们常说:画无定法,就是说,画画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是看完成后的艺术效果,鼓励学生多去尝试。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展评、小结。让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如何想的,如何画的。

2、课后作业:多去画画周围的圆形物,让圆圆世界变得更有趣。

教学反思:

第五课《方方的物》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七幅欣赏图片和说明文字。在版面中有五幅图片来自于生活:书架、餐桌椅、方形的门窗、长城上的烽火台等。其中一幅还用文字启发学生换个角度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方形会改变形状。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里寻找方形,体会方形的特点。另外两幅是学生的作品:是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表现的方形物,启发学生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方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找找圆形》的基础上,巩固观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各种表现的手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方的物体,观察它们的特征,并区别方与圆的不同,深刻地感受方形稳定,对称的美感,并有选择地利用一种手法表现方形物。本课要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像把方形物刻画得更细致、更有趣、更生动,进—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导学生运用画画、剪剪、贴贴、撕撕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3、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能力。在方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大胆想象,添加有趣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更完整。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赏图片、学生作品。学生准备:彩笔、彩纸、剪刀、糨糊。教学过程:a、导入

a、学生参与游戏:请两组学生分别帮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组学生快。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而箱子一下就放稳。由此知道:方形具有稳定、对称的美感。

b、揭示课题:方方的物。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观察、表现方形物。 b、新授

a、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宽创作的思路:

(1)你能回忆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方方的呢?(请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2)老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请学生们欣赏生活中的方形物。方形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3)分组进行比赛:在相同的时间中哪一组学生绘画的方形物最多,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最后评出哪组数量最多;哪组刻画最细致?哪组纪律最好(得胜组奖励小星星或小旗等)。

b、指导学生表现方形物,并刻画出细节。

(1)出示两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请学生们选择哪幅完整?(绘画细致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学生作品,着重让学生们观察方形物的细节表现。(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添加内容,让画面更充实,更丰富。)c、小组讨论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方形物(画画、剪剪、撕撕、贴贴等)(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方形物呢?d、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c、小结

a、作业展评:大家欣赏作品。

b、互相评论:有哪些独特的方形物?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谁的画面最完整?对优秀作品给以奖励:小星星、小旗等。

c、课后拓展:搜集各种方形物的图片供大家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

第六课《找找三角形》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较多表现的是生活中找到的三角形及三角形的运用,如:船帆、三角形的地砖图案、北京故宫角楼、滑梯和埃及的金字塔等。通过学生观察和寻找周围的三角形,让他们发现生活中三角形的众多存在和作用,让学生能发现三角形的异同,比较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给人不同的感受:尖头向上的三角形显得稳定、坚硬;倒立的三角形给人危险和锐利的感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物体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并尝试用一种方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启发学生说说、猜猜、看看和画画,让学生找到三角形,了解三角形并巳。画画三角形的物体。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寻找、发现和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发现它们的异同,体会不同三角形给人的不同感觉。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画、剪、撕、帖、折等多种手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和积极创造生活美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寻找、发现和观察三角形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

采用不同的手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添加细节组成有趣的画面进一步来美化生活。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三角形生活用品或图片、三角形的作业纸、绳子。学生准备:准备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a、导入

a、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吗?b、出示三角形的纸片,教师补充三角形的特征。

c、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且把它们表现出来。 b、新授

启发学生了解、寻找、观察三角形:

a、教师出示不同三角形形态的图片,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三角形。和大师一起画三角形:米罗、毕加索。他们两个都是大画家。

b、为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带领他们来到操场开展活动:请学生们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和其他同学合作表现出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由此感受不同三角形给人产生的不同感觉。

c、在学校中、教室中寻找有趣的三角形:红领巾、三角尺?

d、欣赏课本中古今中外典型的三角形物体:建筑、玩具、设施等。让学生们更进一步地发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作用,从而产生表现三角形物体的欲望。

猜猜看:滑梯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物体,尝试用多种手法来表现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a、出示三角形物体,尝试用多种手法来表现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b、教师示范:在实物投影仪上画三角形。讨论:你们还有什么手法来表现三角形的物体呢?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

c、出示图片:用多种手法表现的有趣的三角形物体:色彩画、剪贴画、线条画等。

d、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们在三角形的作业纸上制作:剪贴或绘画等。小结

小组合作,把三角形的作业“串”在绳上作彩旗,既展示作业又装饰教室。

教学反思:

第八课《拼拼插插》

教材分析:

在圆、方、三角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不同的形进行组合,创作出有趣的、多变的世界。了解形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组合图形的独特美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组合的基本规律。能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形的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2、认知目标:掌握形的组合规律。

3、技能目标: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表现方法创作。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欣赏及创作,发现和体会形的组合的美感。能合理运用各种形进行组合,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教师准备:

收集大师的作品:如米罗的作品。

学生准备:

准备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导入

分小组活动:利用教师分发的基本形拼一拼,再“添画”几笔成为一个有趣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形自由发挥想像力,展开联想翅膀,想像创意。

揭示课题:拼拼搭搭。用这种方法还能做出什么有趣的图案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b、新授

a、请学生们欣赏大师(米罗易宝)作品,感受用不同的形“拼搭”的奇妙世界。 b、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各种形的组合运用,感受它们带来的美。 c、欣赏图片(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再次感受拼拼搭搭的美妙:色彩的美:可用对比的鲜艳色彩也可用协调的美丽色彩。

形状的美: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有点有线也有面。内容的美:有写实的具体内容,也有抽象的内容。构图的美:画面饱满有虚有实。

d、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可装饰什么呢?(手帕、书签、钥匙扣和封面等)e、教师出示各种拼拼搭搭装饰的实物,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f、作业布置:每组选择一种实物来装饰。 g、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c、小结

a、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悬挂、粘贴、赠送等)。

b、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c、课后拓展:你能做出立体的拼拼搭搭吗?用什么方法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a、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有哪些形状在其中。 2、由此引入课题:形的组合联想。 b、新授

a、出示形的组合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组合的基本概念。 b、欣赏生活中形的组合的应用。

c、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形的组合的独特美感。 d、教师出示用较硬的纸剪出各种形状,启发学生考虑:怎样“拼搭”出立体组合作品?(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

e、学生第一次作业:尝试用“插接”的方法制作立体的作品,教师参与制作。 f、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相互交流制作的心得体会,评选出造型独特、色彩美丽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用废旧材料组合的作品,发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激发他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兴趣。启发学生用多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创作立体的形的组合。

g、学生欣赏图片:现代装置艺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h、学生第二次作业:用废旧材料分小组完成一个形的组合装置,教师巡回指导。举办废品装置艺术展览:展示各小组的组合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

教学反思:

第九课《太阳和月亮》

教材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段,造型技能的局限是影响创作意愿深入实现的潜在障碍,通过太阳和月亮的圆、半圆的平面基本形生发成新物形的联想和添加开展造型训练,由干抽象的几何基本形本身没有特定的指向性,所以用太阳和月亮来约束造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创造的造型可简可繁。

充分利用了儿童常常以想像代替思维、常常把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思维特征。虽然儿童的见闻和阅历比成年人少得多,但儿童可以海阔天空地去进行想像,而且他们创造的形象胜过思考,有时想像着在虚构的故事中进行活动。选择学生生活、知识、情感上已经熟知和接受的太阳和月亮的个性形态,运用想像画、手工制作等开展想像创造。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或合作想像画或使用各种材料表现太阳和月亮。 2、认知目标:制作或者自编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创造出太阳和月亮的拟人形象。 3、情感目标:为儿童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释放紧张压力,体会游戏的欢乐,发现不可思议的想像带给人的趣味和轻松。教学重难点:

发展开放性思维,通过想象创造出有特色的新形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准备圆形纸板、作画工具、剪刀、胶水、台灯。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如绳子、吸管、纽扣、小石子、果壳、包装纸、金属丝等。这些材料虽多,但只要平常多留心,就能收集到各种有趣的东西。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变一变:师生围坐一圈,教师引导:出示圆形硬纸板:“这是什么?”变个魔术:画上五官,剪贴出光芒:“圆形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太阳娃娃。” 2、看一看:原来圆形可以变成太阳,那么关圆形呢?瞧瞧书上有许多会变的太阳和月亮,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看出他们是怎样画或做出来的吗?

总结出:有的是用单色线画的`,有的是用蜡笔画的,有的是水彩作品,有的是电脑制作的,有的是手工制作,还有的把太阳画在了圆盘上?

3、想一想:看到了这么多有趣的画法,你有没有受到启发?如果给你一颗太阳或月亮的种子,你想种出一个什么样的果实呢?

山的美术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

小学1一6音乐课教案最新7篇

大班语言雨来了教案最新7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7篇

有关蛋的体育教案最新7篇

大班幼儿教案最新7篇

小班《雨》教案最新7篇

中班行和列教案最新7篇

大班数学教案最新7篇

主题墙设计教案最新7篇

美术教师的工作计划最新7篇

山的美术教案最新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