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运用能力,评估其教学多样性和趣味性,一份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风筝美术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风筝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和同伴分工合作,运用画、交叉剪、粘贴的方法制作简单的风筝。
2、感受风筝奇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图案的对称所带来的美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视频或组织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7页。
2、教师教学资源《风筝飞上天》。
3、三角形白纸、长方形、棉线、吸管(见幼儿活动资源包)、剪刀、透明胶带、双面胶。
4、教师提前做好风筝。
5、请家长在活动前利用周末带幼儿去放风筝。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师教学资源,欣赏各种风筝奇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图案的对称带来的美感。
(1)教师出示几种形态各异的风筝,引导幼儿观察风筝的造型、颜色及图案的特点。
(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风筝的构造。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风筝上的骨架和引线,了解它们的用途。
2、教师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1)在三角形的风筝面上设计并画出漂亮的图案,注意图案的两边要对称。
(2)在长方形纸的短边上交叉来回剪,注意每一条都不能剪断,剪出风筝的尾巴,然后粘贴在风筝面上。
(3)将吸管粘在风筝面反面的边缘及中间做风筝的骨架,用棉线穿过中间的一根吸管打结即可。
3、指导幼儿和同伴分工合作,运用画、交叉剪、粘贴的方法制作简单的风筝。
(1)教师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分小组合作,创造性地制作不同造型的风筝。
(2)教师重点讲解交叉来回剪的方法,幼儿不要将纸剪断。
4、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
活动延伸:
1、教师可以在美工区提供不同形状的纸、不同材料(如冰糕棒、竹片等),启发幼儿设计并制作各种不同造型、不同图案的风筝,具体做法可参照幼儿学习资源3第27页。
2、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尝试放风筝,体验做做玩玩的乐趣。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这不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讨论选用材料时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我震惊。还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敢于尝试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有在作品展示时,孩子们大胆的讲述自己的风筝。在这自然的环境中为孩子们营造愿意表达的氛围,使他们轻松的表达自己的心声。几个人一起制作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大班风筝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美丽的风筝,了解风筝的简单构造。
2、学习为图形糊上直线形或弧线形骨架,选择各色彩纸自主装饰风筝面,制成风筝。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废旧材料: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旧报纸若干,直线形或弧行形骨架若干(可使用包装带或者竹篾),各色彩纸、飘带、线若干
2、辅助工具:剪刀、浆糊、牙签、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主题。
1、教师出示风筝实图,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了解风筝制作材料的多样性。 "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参观风筝展,你们开心吗?"
2、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会发现。把风筝的秘密找出来!教师提问:"你看到的是些什么风筝呀?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二、引导幼儿讨论风筝的简单构造,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愿望。
1、教师提问:"风筝后面有个硬硬的是什么呀?"(介绍骨架、风筝面),"我们放风筝是手里牵着的是什么呀?"(介绍线和飘带)、"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个有骨架的风筝呀?"
三、幼儿尝试制作简单的风筝。
1、出示三角形风筝面和骨架,引导幼儿理解虚线的作用,提问:怎样才能让风筝面和骨架牢牢得糊在一起呢?(一幼儿尝试为三角形风筝面糊上骨架。)
2、出示圆形风筝面,引导幼儿理解实线的作用,提问:圆形的风筝面该选择什么样的骨架呢?
3、幼儿介绍为三角形风筝面糊骨架的经验。糊好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帮它打扮了,你想做什么风筝就可以把它打扮成什么样。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儿童完成作品)
1、引导幼儿探索利用已有小工具为风筝穿线的方法。
2、提醒幼儿最后别忘了帮风筝装上线和飘带。
五、作品展示,欣赏交流。
1、同伴之间相互介绍,交流制作经验。
2、把自己的风筝展示给客人老师看,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去放风筝,比比谁的风筝飞得高!
大班风筝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回忆、交流、模仿自己与他人放风筝的精彩片段,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表现放风筝的动态和情景,会借用参照物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3.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放风筝的喜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制作的美丽的风筝的图片。
2.学具准备:蜡笔、黑色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回忆与他人放风筝的生动片段。
教师:你见过哪些风筝?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
(二)观察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表达。
1.出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筝,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呀?
教师小结:风筝的颜色有很多种,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2.共同探讨表现风筝高飞的方法。
教师:怎样来表现抬起头来的人呢?怎样来表现高飞的风筝呢?
教师:示范画。
(三)指导幼儿绘画。
1.幼儿指导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幼儿借用参照物(如云朵、树梢、楼房)等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2.幼儿绘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师幼共同评价。
教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能表现我们放风筝时的愉快心情?
教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美工区,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活动中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生活,如看星星、升国旗等。
2.家园共育:家长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放风筝。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
大班风筝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风筝面。
3、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室里布置"风筝展",课前带幼儿参观、欣赏过各种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特征。
2、幼儿课前已经知道并练习过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3、教师制作好的风筝面若干,一只采用的装饰材料颜色和马夹袋底色差不多;一只图案排列比较凌乱,分布不均匀;还有一只颜色深浅搭配清晰,图案分布均匀。
4、人手一只马夹袋、剪刀、胶水。
5、每组放有各种彩纸(皱纹纸、自粘纸、手工纸、泡沫纸);剪好的几何图形若干;几支铅笔。
活动过程一、带幼儿进教室,自由欣赏各种风筝。(3分钟)
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
教师引导语:"哇!这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看!"
2、幼儿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师在旁倾听。(如有幼儿提到喜欢风筝对称的话,就请他在集体面前说说,可直接引出下一个环节)教师引导语:请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喜欢那个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二、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5分钟)过渡语:小朋友刚才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风筝,徐老师这里也有一只我喜欢的风筝。
1、出示一只图案对称的风筝。
教师引导语:你们觉得它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幼儿感受这只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和图案都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看看这只风筝左边的翅膀和右边的翅膀,你发现了什么?翅膀上的图案呢?『一样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图案的大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的,还是教师直接说出比较好)』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风筝面。(15-20分钟)教师引导语: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只漂亮的风筝好吗?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几只风筝面,请幼儿比较怎样装饰可能最好看。
教师引导语:
(1)你最喜欢哪只风筝?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只风筝的优点和缺点)
(2)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四、幼儿制作风筝面。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彩纸剪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风筝装饰的最漂亮。(原本我设想要用旧图书、挂历纸,但是如果要求幼儿对称装饰的话,只能用各种纸了)1、幼儿做到一半时,教师可请几位能力强一点的幼儿,用铅笔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剪贴。
2、做的快的幼儿可以帮助做的慢的幼儿。
3、请客人老师帮助幼儿一起把线系在风筝上。(马夹带的拎手上)
五、带幼儿去放风筝。(没有做好的幼儿可以继续做)(2分钟)小朋友可以一起去操场上放风筝,比一比谁的风筝最漂亮。
课后反思:
大班风筝美术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风筝,体验作画的快乐。
2.激发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与能力。
二、活动准备:
ppt美丽的风筝、风筝半成品、记号笔、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主题“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风筝)
(二)出示风筝ppt,让幼儿观察1.图一: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风筝?(蝴蝶,金鱼)觉得好看吗?你觉得哪里好看?
2.图二、图三:我们先来看看这只美丽的蝴蝶风筝。 (出示左右对称的蝴蝶风筝)孩子们,你们看这个风筝漂亮吗?
幼儿:漂亮。
教师:颜色真美啊,那你们谁能说出他有哪些颜色?
幼儿:(点数颜色),翅膀上有。。。。色。下面翅膀上有。。。背部有。。。眼睛上有。。。
图三:这只蝴蝶上面还有很多图案?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说?
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左右都一样)告诉你们这叫对称。
什么是对称?(左右大小要是一摸一样的)为什么要做成对称的?(为了保持平衡和美观)
3.按照同样方法讲述图四(金鱼)和图五(蜻蜓),侧重对称。
(三)学习点线技巧装饰风筝。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美丽的风筝都是由点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1.请小朋友回忆点,并在黑板上画出。
2.请小朋友回忆线,也画出。
3.动脑筋将点和线结合,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案。
4.欣赏ppt,感知点线结合的美。
(四)创作与体验
1.进一步让幼儿表现美,激发创作的欲望。看老师也准备了三种形状的风筝,有蝴蝶、金鱼和蜻蜓,要请你帮助这些风筝穿上有图案的花衣服。你会用哪些线条和图案来装饰呢?
2.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1)画之前要学会用左右对称的方式来画,要先用线条分割,然后用图案装饰。线条和图案要密一点,丰富一点,这样的风筝才漂亮。
(2)要注意绘画时的坐姿。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风筝。
(3)欣赏与评价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请几名幼儿讲讲哪只风筝最美?美在什么地方?
大班风筝美术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飞行单元的第一课,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作为玩具的中国风筝在飞机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本课要求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辅以网络资料的查找和搜集,深化学生的生活回忆和体会放风筝的情景,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风筝、表达放风筝的内心感受。
教材要求创作时画出放风筝的场面、气氛,以此来表现风筝美以及学生放飞过程的内心真实感受。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造型特点及简单类别,理解对称特征美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飞行基本原理,体验放飞活动的乐趣。
3、表现风筝美及放风筝的场面、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4、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感受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了解风筝的特征及类别,理解对称美的规律及生活中应用。
2. 以绘画的形式表现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
师:实物、范画、图片、媒体展示相关设备等
生:课本、画纸、水彩笔、油画棒,通过网络搜集的风筝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 谈话交流
还记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吗?谈谈你所熟知的人类风能应用有哪些?(学生交流)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的人应用风能的故事?风筝最早应用于战争,后来逐渐成为人们利用风能的主要娱乐项目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筝。(板书课题)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放过什么风筝?请描述放风筝的过程。
二、展示
请展示同学们自己带的风筝和图片(各自说明风筝是买的还是做的,图片是怎么搜集的?)。
三、介绍知识
风筝的简史(梳理于网络资源):
风筝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它发明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从唐代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的努力,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风筝的分类:串式类, 代表作品为龙头蜈蚣风筝。
硬翅类,以潍坊杨家埠风筝为代表。
软翅类,此类风筝多表现飞鸟、昆虫、金鱼等内容。
板子类,代表作品为八卦风筝。
立体类,内容多为宫灯、花瓶、飞机。
四、欣赏
让我们来欣赏一些优秀的风筝作品: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 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欣赏网络风筝图片
4、实物风筝欣赏
5、欣赏与风筝有关的优秀作品(包括教材及网络搜集作品)
五、 创作
1、老师示范:放风筝的人的各种动作。
2、学生练习:
要求:
独立创作一幅放风筝画。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
注意构图的完整与均衡 。
六、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风筝“最佳造型设计奖”。
2、评出人物“最佳动作设计奖”。
3、评出“最佳构图奖”
分别请介绍自己画中的故事。
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风筝,画了放风筝,大家表现得都很好。
风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是干净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利用风能放风筝娱乐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让我们多多关注它,用好它吧。
八、课后拓展:
根据自己掌握风筝的相关知识,通过网络搜索“风筝制作”方法,选择适合自己做的某一种风筝,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风筝进行野外放飞。
大班风筝美术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