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读后感能让人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意图,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大家在写读后感时,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朗读后感四百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朗读后感四百字篇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的散文。“朝花夕拾”这书名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早晨的花朵到夕阳落下时才摘下捡拾起来。《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作品,它们以优美的句子、文字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到青年的成长故事。
众所周知,这部散文大部分篇目都以儿童的视角进行描绘,理性的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其中的《五猖会》便是如此,虽然没有直接性的批判,但是从文章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出封建对儿童的伤害是如此之大;作者回忆中出现的最多的人物应该是长妈妈这位善良、淳朴老实,却又很迷信、唠叨的妇女了。《阿长与t;山海经>》就是其中一篇怀念长妈妈的文章,而作者最爱的书《山海经》也是长妈妈送给他的。所以作者的心中队长妈妈是怀有敬意的。
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作者既写了在百草园里无忧无虑的生活,也写了在三味书屋里寿镜吾老先生的严厉教导下的生活。再忆鲁迅笔下的《二十四孝图》,以“孝”为观点进行理论,抒发了作者对散播白话者的憎恨。
读完《朝花夕拾》,我想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闭上眼,合上《朝花夕拾》回味着书中的美好世界,时光又将我带进了那个轮回……
朗读后感四百字篇2
老师都告诉过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童年只有一次,也是人生当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可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童年需要我们好好珍惜。
高尔基过着的却是一个悲惨的童年,四岁丧父,十岁丧母,刚生下来的小弟弟也死了,没有父母之爱的童年将是多么的阴暗、多么的寂寞。他的童年里,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关心是唯一的温暖;他的童年里,噩耗连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终,高尔基和巴里诺夫到步尔美克的卡布库尔——贝依渔场里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不幸、贫穷、困苦都无法将高尔基压倒,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也正是因为早年的不凡经历,磨炼了高尔基的斗志,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刻了解便成了高尔基创作的源泉。
高尔基在如此困苦的境遇里都能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大文豪。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它经不起白白地浪费。珍惜时间,珍惜我们学习的时间,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这就是珍惜幸福。总有一天,父母将离我们远去。那时候,他们将化作我们的翅膀,让我们独自飞翔,那一刻这双翅膀也将让我们学会坚强。珍惜我们这美好的童年,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朗读后感四百字篇3
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童年。
高尔基早年丧父,从小就遭到了两个舅舅的打骂,不管是犯大错还是犯小错,都会被两个舅舅毒打一顿,就连两个舅舅吵架也要连累她,成为他们的出气筒,高尔基每次都是被打得皮开肉裂。
两个舅舅为了吵分家的架,还带上了高尔基,刚吵完就开始打他,打一次还不够,还要打上好几次,让高尔基生不如死。高尔基大小就生活在“人间地狱”当中,每天都被打的很惨,而且每天都吃不饱和不足很是可怜,但是他一直有一种要活下去的信念。
高尔基在三年级时母亲也走了,只留下她一个人,这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不可擦去的阴影。
我觉得如果我和高尔基交换处境,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死,而不是像他那样坚强地活下来。高尔基这种顽强的精神和努力活下去的信念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如果高尔基生活在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估计也不会成为大作家,写出那么多著作了吧!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比起高尔基,我觉得我们应该感到快乐才对,而不是嫌七嫌八。
读完《童年》,我若有所思,一个拥有悲惨童年,几乎快被打残的人居然可以成为大作家,作为生活十全十美的小孩,我们应该去努力,去奋斗,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朗读后感四百字篇4
人为什么而活?人最宝贵的是什么?这是困扰我很长时间的问题。我向很多人提问,可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直到读了《老人与海》,认识了那个84天没有打到鱼,不向命运和困难屈服的老渔民,我仿佛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那条巨大的马林鱼和一群大鲨鱼,终于在故事里找到了答案……
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84天没打到鱼了,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他本可以躲在家里不出来,免得被人嘲笑,但桑提亚哥老人并没有如此。
第85天,不向困难屈服的他继续向大海发起挑战。这次他把小船驶向大海深处,终于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马林鱼不想被抓住,就这样人和鱼在海上整整搏斗了三天两夜,最终,他胜利了。
好景不长,鲨鱼蜂拥而至,老人脑中也曾有过退缩放弃的念头,但坚强勇敢的他很快打消了这种想法,因为他坚信,“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经过一场搏斗,人与鲨鱼的大战最终落幕,鲨鱼退去,老人回到岸边。虽然马林鱼被吃了个精光,但老渔夫桑提亚哥才是真正的勝利者,他用坚强勇敢的精神捍卫了渔夫的尊严。
我从心底里敬佩这个敢于挑战自我,永不放弃的老渔夫。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出海捕鱼的渔夫,那“鱼”就是目标和梦想,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追求梦想、捍卫尊严。一次次超越自我,哪怕没有成功,也是真正的英雄!
朗读后感四百字篇5
看一本好书,如同认识一位良师益友。书在生活中必不可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更是精彩绝伦。 《西游记》是明代大文学家吴承恩笔下的作品。本书大概讲的是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告诉世人磨难是成功的基石 ,尽管路上艰难险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这部著作中,人物刻画的各有特点。师傅唐僧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诚心向佛、严守戒律,目标明确、意志顽强,不怕困难,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顽固执着,容易听信于别人,以至于他在取经路上吃了不少苦头。大师兄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足智多谋,智慧卓绝,变化多端、敢于斗争,爱憎分明、自强不息,对师父更是知恩图报、忠心耿耿。二师兄猪八戒虽说他贪图安逸、偷懒散漫,也因为他的无知,致使师傅多次怀疑悟空,但是他身上也有闪光点,那就是他的那份纯朴天真,以及不畏艰难、勇敢坚强的精神。三师弟沙和尚是一位个性憨厚、稳重踏实、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人物。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章,师徒四人成功见到佛祖,完成八十难,九九八十一,还有最后一难,看到在绝望中寻求光明的师徒四人,我不禁鼻子一酸 。为他们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的精神感动了,努力过的人,上天从来不会亏待。
西游记中的真经就犹如每个人的追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就犹如身边帮助你前行的父母、老师和朋友;八十一难可能很多,但也可能不多,困难虽然可怕,但只要有要有虔诚的信念,乐观的心情,成功每个人都能做到!
朗读后感四百字篇6
在我读过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选出一部在我阅读过程中带给我的震撼,并且在读完之后给我深刻的思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那无疑是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
?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记得有那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说它荒诞,是因为这部小说内容是在一段精简化了的历史阶段里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说它真实,是因为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这部小说的许多内容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对官僚主义、大跃进运动和等方面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富贵的儿子给县长老婆献血却被抽血过量而死等内容,然而这种讽刺却是绝望的、无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于这部小说的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想到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静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说“……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确实有点令人不寒而栗、毛骨耸然。现实中痛苦和快乐的人们不禁要问,生命的意义难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当绝望和痛苦如狂风骤雨消失在宽广的海岸线,温暖而和煦的阳光总会相聚在某个云淡风轻的下午,让我们都去到山涧,望着无垠的天边,恬静而从容的呐喊出心中的那一缕缕不凡和坚持——活着,只是为了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丰子恺《活着本来单纯》读后感1
前段时间,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介绍丰子恺的文章。看完后,自己深深地被他的散文和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网上购买了一本丰子恺的散文漫画精品集《活着本来单纯》,刚好利用寒假的空暇时间细细拜读。
在拜读之前,我上网了解了一下丰子恺的相关资料,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师从弘一法师,学贯中西。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简朴之风、宽仁隽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是现代文学中备受推崇的佳品,多次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他的漫画幽默风趣,流传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争相收藏。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说:“丰子恺是最中国的中国人。”
这本书总共分成了六部分。第一部分的是“豁然开朗”,第二部分的是“无宠不惊过一生”,第三部分的是“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第四部分的是“你若爱,生活哪里都是爱”,第五部分的是“学会艺术的生活”。他的散文集穿插着一系列亲笔画,大部分画作取景于最朴素的大自然与单纯的孩童,每副画都把人物与大自然安排得非常巧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丝毫没有违和感。作者通过对身边事和往事的回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最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单纯是内心的修炼,心地质朴,纯粹专注,做好自己;单纯是高级的智慧,化繁为简,看淡得失。以一种超越的豁达游戏人间,无宠不惊过一生。
文章的最后,丰子恺说他受了这孩子的启示: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孩子学习!
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小孩子的快乐很简单,而大人简单了就会很快乐。大人们常常会误认为小孩子缺乏生活常识或经验,因此小孩子的话常会引人发笑,然而他们发自内心的话,看似简单,却常常蕴藏着人生最美好的哲理。大道至简,莫过于此。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当我们感慨当今的变得如何复杂、如何糟糕时,不如静下先来倾听一下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纯真的需求与期望……
丰子恺《活着本来单纯》读后感2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丰子恺是以漫画家著称的散文家,他集同一题材的漫画与散文并发,这使他的散文在现代散文史中别具一格。
早在二、三十年代,丰子恺的漫画和散文就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国内外许多著名评论家都给予他很高的赞誉。然而,我们考察一下以往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很少有人把他的散文同他的漫画放在一起评论。实际上,只要把二者放在一起来欣赏就会看出,丰子恺的散文作品充溢着浓郁的漫画意趣,这正是他区别于其他散文家的独到之处。也正源于此,才使得丰子恺真正成为现代散文史上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最近读了一本丰子恺散文漫画精品集《活着本来单纯》。这是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授权版本,全面收录《渐》《大账簿》《梦痕》《给孩子们》等5经典佳作,一本书阅尽丰子恺散文精华。
众所周知,丰子恺的随笔散文素享盛名,久传不衰,饮誉海内外。这一盛名,缘于其散文深遂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其语言风格简练传神、素朴亲切、率真自然,虽不加雕饰,但句句都自然平易地从内心真实地流淌出来。因此越发显得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而丰子恺的漫画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形体气韵,用丰富变幻的线条和一定的构图方式表现事物的空间形象及内涵意义,其间运用包括具象、取意、略笔、夸张、变形、幽默等手法。从《活着本来单纯》一书中可以明显看出,丰子恺的漫画思维对其散文创作则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在其散文内容中有所呈现。
古希腊西摩尼德斯说:“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无声的画。”换言之,文学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从表面来看两者间也确有时空的对立之分,若要把文和画揉在一起,确实不易。不过丰子恺轻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作为一位漫画家和散文家,他善于融绘画、文学两种艺术于一炉,他的漫画中融入了诗的意境,散文中表现着画的趣味,漫画艺术已经深深地浸润了他的散文创作。
当今科学技术、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人们对精神的追求不断“删繁就简”,导致了便捷的图像媒介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换而言之,图像代替了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成为了图像。对于图像的泛滥给社会大众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内外思想者们纷纷提出了文化危机、社会危机、文学危机之说,但这些说法在中国似乎有些过于杞人忧天、耸人听闻。幸福的国人可以通过丰子恺的文学与绘画来补充精神养分。在这些精神养分中,人们可以找到不失艺术本真的`、且能担当社会责任、导航健康生活取向的那些难得的东西。
丰子恺《活着本来单纯》读后感3
在现代文化史上,丰子恺是以漫画家著称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读来雅致极高,虽然描写的都是生活中平淡家常的琐碎事物,但在丰子恺先生笔下这种简单平淡的生活似乎成了一种风格,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他的水墨画简单的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意境,俞伯平曾评价他:“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我想这也是到现在,大众读者们都颇为喜欢丰子恺先生的文章和字画的原因,在这里仿佛我们回归到人生最初的纯与真,在这里从寻常事物中发现最有趣味的人生哲学,从而激发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活着本来单纯》整理了丰子恺先生以往的经典短篇散文和他的小画,集合成书。每散文都是在描述生活的琐事,比如自家的仆人,邻居家的囡囡,搬运食物的蚂蚁、一起饮酒的故友以及那一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大白鹅。在书中,我讶异于他能把一群蚂蚁搬运食物的事情描述得那么惟妙惟肖,能把自家养的那只大白鹅骄傲且愚蠢的性格刻画得入目三分。想来丰子恺先生笔下的文字那么细腻,那么淳朴雅趣,是因为对生活有着高度的热爱,并且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在科技发达,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一份纯真和质朴倒显得珍贵。我很喜欢他文字里的简单淳朴,仿佛在和你讲他过去的故事,平易有趣又富有哲味。合上书却倒过来一想,生活本就简单平淡,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最妙趣横生,现在的我们却成天嚷嚷着无聊想要过有趣的日子,其实生活中的“有趣”并不是只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而是在于他有一颗豁达开朗的心。若能拥有这样的胸怀去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何愁生活不开花,何处不充满诗意呢?活着这件事,本来就单纯。
“单纯是内心的修炼,心地质朴,纯粹专注,做好自己;单纯是高级的智慧,化繁为简,看淡得失。”原本我们都是单纯的孩童,只不过成长的历练让我们将单纯扼杀,所有的怒放的、炙热的感情的萌芽,屡屡受挫,不敢再生,从而将自己隐藏,然后学着带个面具在社会里左冲右突,然而到头来,却总是发现人生不知所从,连自己都迷失在了战场。然而细细体会自己的本心,回想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蓦然回首,你就会发现,现代人无数次对于“我是谁”的发问,其答案不正是在“单纯”二字之间吗?去找回它吧,做一个单纯的人,因为人终要为自己活着。“以一种超越的豁达游戏人间,无宠不惊过一生”。
读罢《活着本来单纯》,觉得我们就要像丰子恺先生那样,以一颗纯洁细腻的心去记录生活、感悟生活,以禅意热爱的心过生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细致观察、多思多考,你会发现,生活里的美好很多,我们也可以很开心和快乐。
朗读后感四百字篇7
最近一段时间,貌似成了魔不成,一时一刻都在看红楼。看的是富贵人家的书,过的是穷苦人家的活。虽是穷苦人家,年节时分,油呀碗呀还是有的,一边洗着满是油污的碗筷,一边想着红楼的富贵之事,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
夜凉似水,无心睡眠,不成想写写红楼的丫环。古时候的丫环制度听说是很残酷的,奴才是完全依附在主子身上的,主子是可以随意殴打虐待奴才的。红楼丫环众多,考察一番,居然是林黛玉与丫环的关系是最好的。
真真这怎么可能呢?最会使性子最会编派人的黛玉和紫娟的关系是最好的.。宝钗与莺儿,莺儿已被宝钗禁锢得毫无棱角可言。宝玉与袭人与晴雯,好则好矣,然而心终究是隔了一层,走不到一块去。探春与侍书,终究还是主子与奴才。只有紫娟与黛玉,情同姐妹,只有紫娟是可以批评同情安慰黛玉的,其他的丫环一概达不到如此的高度。
曹公在红楼着墨比较多的丫环是袭人,平儿,鸳鸯,紫娟的笔墨却是不多。有一回,林黛玉在薛姨妈家谈笑,紫娟着雪雁给姑娘送暖手炉,紫娟正经都没出场,姑且算作紫娟真诚地关心黛玉吧。然则奴才侍候主子,也算不上什么功劳。
再一回,慧紫娟情辞试莽玉。这是被无数红迷所津津乐道的回目,然而大家的关注点更多是落在宝黛真挚的爱情上,而很少留意到紫娟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曹公在一回上批紫娟一个慧字,可见是真心赞美的。在大观园里,真诚支持宝黛爱情,紫娟当属第一人,当她冷眼看出黛玉渐次在贾母王夫人当前失宠,而宝玉又在情爱上东游西荡之时,紫娟用言语试了一回宝玉,差点要了宝玉的命,在贾府掀起轩然大波。
这一回写得极为精彩,先是袭人过来骂,然后是贾母王夫人,正经一般的丫环,早就吓瘫了,但是紫娟没有,她很清楚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纵然受了天大的委屈,只要为黛玉试出了宝玉的真心,就算是死,估计紫娟也会愿意。
红楼后40回不好看,对人物命运的安排可能很多都不是曹公的本意,但是高鹗对紫娟的描写我很是满意,特别黛死钗嫁,凤姐献计调包计,着紫娟去掩饰,紫娟严词拒绝,这是真紫娟,不谄媚,不媚上。去了就不是紫娟了,高鹗干得好。
我看红楼后40回,我时常觉得高鹗无法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更无法为曹公代言。一样的,现在我胡乱写下的这一篇字,也无法把我心中那个温柔真诚,无私无畏,美丽天真,不媚上不献上的紫娟写出来。感觉好像自己亵渎了紫娟,哭。
朗读后感四百字篇8
你见过一望无际的碧蓝海洋吗?你渴望去探索那充满未知的海底世界吗?就让我们跟随凡尔纳的脚步,一起畅游在《海底两万里》里吧。
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跟随林肯号奉命抓捕一只“庞然大物”,却没想到这是一艘先进的潜水艇,之后水手尼德。兰、康塞尔和主人公成为了诺第留斯号“自由”的俘虏。他们跟随着船长摩尔,欣赏珊瑚岛奇景、海底狩猎,在珠场与鲨鱼搏斗、“进军”南极、肉搏章鱼……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逃跑,自由与故乡是他们的渴望,在一次北冰洋风暴中他们顺利逃出,而诺第留斯号也不知去向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许多个夜晚里,当船的电光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水,想象着会有成百上千的鱼群在你面前若无其事的游过,偶尔还会有一条令人惊悚的鲨鱼出现,周围的海藻在推动器的动力下摇曳着,贝壳类静静地躺着,那深邃的小洞里说不定还有某这奇怪的生物……我也真想去那个奇妙的海底世界遨游啊!
令人感到奇怪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中脾气古怪、有时善良有时残暴的船长摩尔,他痛恨人类社会却时常像人们伸出援手。还有令我们更为惊叹的是,作者凡尔纳的小说幻想不仅仅是凭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还隐隐透出一些科学的依据,例如强大的电的力量和潜水艇已经成为了现实,并且登上南极已经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了。这是多么神奇的“预想”!
在《海底两万里》的游历里,我们不仅领略了别具一格的海底美景,各种奇异的生物,更能体会的,还有他们值得学习的探索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朗读后感四百字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