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俗世奇人》读后感推荐7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深刻的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深意与哲理,我们在写读后感时,常常会发现自己的认知在不断变化,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俗世奇人》读后感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俗世奇人》读后感推荐7篇

写《俗世奇人》读后感篇1

最近阅读了一本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书中讲了许多奇人异事的故事,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让我钦佩不已。书中故事个个都十分精彩,让人大开眼界,意犹未尽。

其中《一阵风》中关于几个能人相互较量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当自以为很厉害的端缸山东小伙遇上了练铁砂掌的汉子,凶悍的汉子只一掌就把山东小伙打倒了。后来凶悍汉子遇到了一个清瘦的小老头,小老头一顿操作,把汉子累得趴下。再后来小老头遇到了船夫,开场直接被按倒在地……看到这里,我心里想: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自己身边还有更厉害的人。看完之后,我不由得想起一次体育课上跳绳的趣事。

在一次跳绳中,我在我们小组跳绳得了第一,我带着兴奋的口吻问同学:“你们跳绳跳了多少个?”同学谦虚地说:“没跳多少个,没发挥好。”我满心以为我会比他多,结果他比我多了好几个。我不甘心,又问其他同学,结果他们每个人跳的都比我跳的多。我有些失落,但谦虚地问他们有没有什么跳绳秘诀,结果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没什么技巧,就是每天坚持多跳。

是啊,他们能跳得多是因为每天都跳,而我只是心血来潮时才跳一下,这样是得不到好成绩的。我突然意识到:即使是小成就也是要通过自己不断坚持,才会有所获。

由此,我想到在学习中,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小成就就沾沾自喜,要学会谦虚,不能骄做,哪怕一件小事,只要多用心钻研,刻苦学习,最后都会有一番成就。就像《俗世奇人》里平凡的人们,他们看似简单、平凡,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这些点之所以闪光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样才能获得一技之长,才能有不平凡的人生。

文章字数664,达到不少于450字的标准,卷面比较工整,但是有一些错别字,整体还不错,字的等级是“a+”。内容是不错的,符合我们一般读后感的写作方式,而且他的观后感写得蛮好,个人体悟比较契合实际,所以文的等级是“a+”。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老师的批注版。

总评:作者选取的角度非常之好,以《一阵风》这个章节为切入点,这些能人之所以能成能人,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们又像一阵风一样消失在天津码头,说明做人要谦虚。这些都是道理都是故事背后的,作者显然是看懂了故事才领会的。由此及彼,联想到自己的跳绳,再引申到学习,告诉我们:努力付出终将有所收获,但是如果不谦虚,那迟早又会落入下流之列。

他的这篇读后感就是一篇非常经典模式的读后感,有介绍《俗世奇人》,有简要的故事概要,有从故事感悟的道理并延伸到实际,结合实际谈感悟,最后结合作品深化,总结全文。所有的布局谋篇都做得比较好,一气呵成,看起来也比较舒服。

其实像这种小说类的读后感,越是从小的角度出发去写,就越能写得比较好,以小见大。相反从大的宏观角度去写,反而写不好,因为这要求作者对整部书要有一个整体的驾驭能力,这点是比较难做到的。所以,我经常强调读后感要学会选择好角度,不要什么都去写,要抓细节,然后细节详细化,联系实际谈感悟,这样写出来的读后感就不会泛泛而谈,才会让读者读完之后有共鸣,这样你的读后感就是优秀的读后感。

写《俗世奇人》读后感篇2

暑假里我读过很多书,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但这本《俗世奇人》让我难以忘怀。

它的作者是冯骥才,他主要介绍的是天津的奇人,有“刷子李”等人,那些天津人为什么又要被称呼为齐人呢?那我们来看看吧。

刷子李是一位粉刷匠,有很多人请他刷墙,刷完墙还赞不绝口,传闻他刷的墙一尘不染,没有一点瑕疵,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他刷墙不会弄脏自己的衣服。有一个店小二早就听闻刷子里很厉害,于是想拜他为师。有一次他刚好碰到刷子李,便拜他为师,刷子李也答应收他为徒,好传承他的手艺。于是刷子李给他一份差事,那就是端茶倒水。

有一次刷子李接到了一份任务,于是带着徒弟去做任务,刷子李有一个习惯,就是刷一面墙,抽一根烟,再刷下一面墙……徒弟趁每次给师傅敲腿时,查看师傅的裤腿上有没有斑点。第一次看没有斑点,第二次敲师傅腿时,竟然有斑点,他很惊讶,难道传闻是假的吗?但师傅却不惊讶,因为那是一个小洞。

看到这里,我被他的技术折服了,因为刷子李一丝不苟地做每一件事情,而且没有一点瑕疵,令我非常敬佩,所以我也要向他学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不能粗心大意!

写《俗世奇人》读后感篇3

最近在看《俗世奇人》,书中有赞扬,也有批判,形形色色的插画与各章节故事耐人寻味。

其中《酒婆》这人性的故事,也使我幼小的心灵受益匪浅。

“瞧!”这洒脱的画风,行云流水的的运笔,一定是出自冯骥才先生之手了。那女人头发散乱,两只手大张着,好像有什么东西拿也拿不住。身子微微向前弯着,只露出小半边脸,眼睛却清澈如一汪泉水。两只脚向前伸着,一只微微翘起,另一只虽牢牢的踏在地上,身子却轻飘飘的,感觉仿佛一阵风刮来,她就能飞上天似的。人们最爱瞧她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淘淘,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下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缓缓转动的大伞哦……“酒婆”的'技艺也是高超!她一路东倒西歪走到十字路口边,您也甭为她操心。准“噔”地一下,又醒来了,便如正常人一般若无其事的穿街而过。老板心歼,老爱往酒里掺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有一天,他良心发现了,不再往酒里掺水。这天,酒婆照例来喝酒。可谁知,这是真酒。真酒劲儿更大。一路晃悠到十字路口,竟没有回过神来,“咚”的一下,一个生命悄然离去了。老板从别人口中听说了这件事,心里却别扭的很。卖假酒时,大家都相安无事,一下子真起来,却搞了这遭。这人性真不好琢磨。细细一想,又仿佛从中品出些味儿来。倘若一开始,酒家就以诚待人,诚信为本,就不会出现假酒的事情,也不会出现酒婆喝假酒没事,喝真酒却丧命的悲剧。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应该批判社会上的习惯虚假,寻找人性的真善,呼唤纯真的人性。

写《俗世奇人》读后感篇4

这世界可称俗,可称奇。“奇”,我认为指的是大自然,是一粒粒原子。“俗”,我认为指的是人,是和人有关的事。

也许很多人认为“人”才是奇迹,我不反对。但读完《俗世奇人》,他们一定也会明白“人俗”、“世奇”。

?俗世奇人》中,每个故事都在将“俗”和“奇”作对比。比如一般小混混和刘道元的不同;一般商家和皮大嘴的不同;一般盗贼和燕子李三的'不同……为何冯先生要这样写?不显重复吗?

“事”上显“俗”。其实任何事的本质都“俗”——世俗。冯五爷再怎么聪明,还是被偷贼厨子戏耍了;蓝眼再怎么刁尖,还是被险诈的黄三爷坑了……俗世,世俗;俗事,事俗,无论怎么颠倒,读起来却照样通顺。

“俗”中显“奇”。“俗”只是人之事的本质,许多人的事与众不同,一枝独秀,才让人称“奇”。苏七块让人称“奇”,是因为他对规则的严格遵循;泥人张脱“俗”而“奇”,是因为他用自己超群的手艺教训了蛮横的海张五……由天津卫的奇人奇事中可以看出,想要“奇”,都不能少了别的“俗”人,不然“奇”就衬托不出来了。

“奇”而显“理”。“理”即道理,是“奇”的升华。仔细品读《俗世奇人》,我发现每桩“奇”事都在无形中引人思“理”。“见风使舵”的社会现象大家都见过,刘道元通过“活出殡”这件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世态,同时也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了悲凉。道理仅靠说教不免有些空洞,但如果从“奇”中反映出来,就有声有色了。

由此看来,冯先生这样写,并不显得重复,而是为了让我们悟出“事”中之“理”,让我们通过一次次的透悟,成为“俗世奇人”。我们也应该按《俗世奇人》里反映的一条条道理来修养身心,让自己不被世俗迷了眼障了目,不至于成为一个俗世中的庸人。

写《俗世奇人》读后感篇5

?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活灵活现,就像在你我的生活中。看着一个个故事,也学会了一个个的道理。

?认牙》中通过华大夫认牙不认人,巧妙的表现出他的“医术顶天”;《死鸟》中的贺道台的欺软怕硬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到头来却让八哥结实地“耍弄”了一番,得了“死鸟”这个外号;《泥人张》里的张明山不卑不亢,好好地“回报”了羞辱他的海张五,“贱卖”了他,使他不得不花了大价钱买下了所有的海张五泥塑……

阅读《俗世奇人》不仅让我沉浸在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也让我体会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一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最近的新闻里,也报道了有个小伙子去南极发豆芽,结果赚了大钱。保姆一般也被看成低下的职业,没有什么前途,赚不了钱。可是一个农村来的小姑娘,手脚勤快,每干一家都会获得主顾的称赞,慢慢积累了经验,开始雇人,生意越做越红火,成立了自己的家政服务公司。

为什么这两个毫不起眼的工作却能赚大钱呢?因为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当然很好,但是世间不如意之事往往很多,有时事件好像有意和你拗着干,所以不要刻意追求喜欢的职业,干好现有的职业,“做自己的英雄”。

虽然不能“爱一行干一行”,但是仍可以刻苦钻研,干一行,精通一行。像《俗世奇人》中的华大夫,泥人张一样,成为行业中的状元。

写《俗世奇人》读后感篇6

我的礼物是冯骥才先生写的《俗世奇人》,这本书收录了他关于清末明初天津卫奇人异事的所有作品。

我与这本书的故事源于一句话——“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来自《俗世奇人》中的一个故事《刷子李》。这句话表面上是说,黑色衣服上的白点比白色衣服中的黑点更扎眼。但我觉得,不止这样。这句话还可以这样想。在一群道德败坏的人当中有一个高尚圣洁的人,那么这个高尚圣洁的人就会成为这群道德败坏的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当坏人远远多于好人时,那么在坏人的眼中不管好人做什么好事都是错的。相反,当好人多于坏人,好人会一起声讨坏人,那么坏势力就很弱。所以,“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就比如说这次疫情,让我们明白好人是真的好,坏人是真的坏。为疫情而奔波的韩红遭人举报,原因是私吞捐款物资。消息一出,大家都很诧异。后来,经过调查,查出她是被诬陷的。为什么一个无私奉献快把家底掏光的人会遭人举报呢?韩红其实就是“黑中白”的“白”。在黑的世界里,白都是有罪的。那些恶人看到韩红做了这么多贡献,就眼红,见不得她好,要给她找点麻烦。

xx爆发的`第一时间,她奋不顾身,一直在为筹集物资奔波。消息在各大媒体、朋友圈刷了屏,媒体纷纷赞扬。枪打出头鸟,一些捐款的人心里感到不平衡,认为韩红太高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她做了十几年慈善,收养了280名孩子。这足以证明她的清白。而网友们对韩红的信任、官方的及时澄清,印证了那句话——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会到来。

“黑中白是比白中黑更扎眼”,但是我相信,“白”永远比“黑”多。我也希望,我和我身边的人能成为“白”,而不是“黑”。

写《俗世奇人》读后感篇7

今天早上,我和一个同学在老师家补习,他有一本书,一听是冯骥才写的,我就向他借。一看,名字叫《俗世奇人》,我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俗世奇人》里面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讲得都是发生在码头上的。

动作干净麻利的苏七块;力大无边的张大力;手巧灵活的泥人张;刷墙技术高超的刷子李……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后,书中觉得让我最佩服的人是——张大力。一听到这个就觉得他很有力气。他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赴赴武功,身强力蛮,力大无边,所以那里的人都故称他大力。天津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之所以力气大这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的原因就是:侯家后有一家石材店,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做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两百。旁观的人不停地嘀咕着,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而猜出它有多重吗?

一天,张大力到侯家后,看到这把锁,也看到了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竹篮子,人们看到了,都赶紧围上来看。只见张大力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遍布笑容老板上来笑嘻嘻的说:“张老师,您没看锁下还有一行字吗?”张大力怔了一下,石锁下写着:唯独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张大力大笑起来,扔了石锁,扬长而去!

我最后的感受是: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出生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啊!

写《俗世奇人》读后感推荐7篇相关文章:

帮老师写教案推荐7篇

写故事的作文300字推荐7篇

写校园秋天的作文推荐7篇

写做饭的优秀作文推荐7篇

写动物的300字作文推荐7篇

作文写故事300字推荐7篇

作文写人200字推荐7篇

写公司的心得体会推荐7篇

仿写作文300字推荐7篇

写一棵树的作文推荐7篇

写《俗世奇人》读后感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