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一篇观后感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影片看完之后写观后感是很常见的,想要写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氦电影观后感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氦电影观后感篇1
整场电影看完,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复。
回想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说白洋淀百姓在日军侵略时对枪炮声的恐惧。至今还记得他们最喜欢看电视剧是《长征》。
电影《八佰》场景高度还原历史,代入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置身苏州河对岸的真实感。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役,留下的是以谢晋元为首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坚守四行仓库,他们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仓库,一个特殊的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陆离,歌舞升平;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四百战士,血肉横飞,硝烟弥漫。一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场历史直播战役,通过电影形象描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战士们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决心,电影中微观战场的刻画,击爆无数人泪点,蝼蚁尚且贪生,影片中就连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却在赴死,为抵挡日军进攻,陈树生抱着两捆炸药包,纵身一跃,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他之后,一个个战士拉响身上的炸药包,大喊着自己的姓名,跳下仓库。“护旗手”坚毅的守护旗帜,整个过程,就像是接力赛,那面飘扬的旗帜却更显悲壮。
电影的燃点与泪点太多,战士们保护的不是旗帜,而是民族尊严,战士们激发的是整个民族的血性!这场电影用历史警醒我辈,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氦电影观后感篇2
回首那一刻,耳畔是否还能听得到那一声声动人心魄的呐喊与口号?蓦然转身的那一瞬,是否还能看得见天边那一抹如烈火燃烧般的残阳?母亲啊!多少次,多少次辗转于灾难与屈辱中,又有多少次,多少次伤痕累累地站了起来,因为你有一群勇敢的儿女,一群敢于拼搏,敢于反抗的儿女!是他们一次次地将中国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他们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震撼着整个世界,一个个坚定不屈,昂首傲立的身躯共同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骄傲!
当历史的车轮辗过1919年的时候,巴黎和会的谈判桌前,英、法、美等强权国家不顾及身为战胜国的中国的利益,在《凡尔赛和约》中,竟决定将本应属于中国山东半岛主权割让给日本!消息一经传出,中国愤然了,中华儿女愤然了,如此屈辱怎能忍受?而北洋政府的软弱无能更是令所有国人感到震惊!
巴黎广场上那团自焚的烈火,燃起了中华的愤怒。“中国不能没有山东,一如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于是,一幅幅标语走上街头,强烈要求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为争主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还我青岛”……在中国学生的带动和感染下,工人、商人、市民纷纷走上街头,加入了拯救中华主权的运动中,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运动,将整个运动推进了高潮!最终,迫于压力的中国北洋政府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对强权说出了“不”!
这种种举动,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坚强、勇敢的一面,中国人民凭借着信念与决心向强权说“不”,中国,不会被磨难摧毁,中华儿女也不会低头,这是不会被改变的,即使在强权面前,也从不动摇!
在声声的奋喊中,体现出了中华儿女大无畏的民族气节,中国人民是自尊的、自强的,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是任凭谁宰割的,中华儿女是永远不会屈服的!
氦电影观后感篇3
终于怀着忐忑的心情,在一间布满星星的影厅里观赏了这部筹备5年,制作3年的次时代国产动画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如果多啦a梦是日本的最强ip,那孙悟空应该是中国人,甚至是整个亚洲的superip。也许说“多啦a梦伴我同行”多少有些矫情,但“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却是实实在在地以各种形式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过去一直到未来。终于有一次,在《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之后,中国电影人没把最厉害的国产ip落到美国人手里。当然《西游记》也还是被他们玩坏过的,关于唐僧和观音的爱情戏码就不追究了。不过后来他们把《龙珠》和《阿童木》一块毁了,我也就放心了。
如果之前《魁拔》让许多人对其日式画风还颇有微辞,那这次请献上你的膝盖吧。
本以为只是画面做到了国产动画的巅峰,谁知却连bgm和故事线索都好得一塌糊涂。可算近些年对于《西游记》最萌、最燃、最成功的解构,而其视觉观感甚至不亚于好莱坞商业大片。好的ip不一定要拍真人,以动画呈现反倒能更加讨巧,但并不意味着容易。成片不论宏大华丽的背景细节,还是不落窠臼的角色造型设计,对于国产3d动画来说都无可挑剔。角色造型设计突破了观众对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固有印象,无论猴子和猪都可以那么萌,而且很international。帅大叔长腿瘦欧巴孙悟空,大眼萌娃江流儿(唐僧)等等,蠢萌的土拨鼠土地公出场不多,却抢走了不少的萌点。中国风的宏大背景蓝图,加上恰到好处的渲染和出色的镜头掌控让电影质感提升不止一个层次,3d效果也十分出色,甚至可细化到完美对应的嘴型。如果告诉你这是梦工厂或者迪士尼的作品,我想应该也不会有人怀疑。但很“遗憾”,完全的created by china。
第一次,汪峰的歌竟能和电影画面完全融为一体,这真是够了!曾经《爱就一个字》听了无数遍,每句歌词都是《宝莲灯》的电影画面。这次,在回住所的路上将《勇敢的心》单曲循环了好几遍。最最令人发指的是bgm,被开场音乐和孙大圣的大红斗篷帅了一脸。这个在国产电影中几乎不被重视,可有可无的存在,本片中却以用心的配乐将把本片推向另一个高度。周星驰的御用配乐师黄英华为电影的配乐保驾护航,气质不凡。不论清新中国风,还是大气磅礴都拿捏得当。致敬《大话西游》(1994),说不定未来《小刀会序曲》之于齐天大圣,会如《男儿当自强》之于《黄飞鸿》一般的存在,只要音乐一响起就能让人燃起。除此之外,导演作为星爷的粉丝还在动作戏中致敬了《功夫》。
作为一部以全年龄为指向的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故事情节不复杂,也没有故作高深,无论小孩还是成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点,而不再是“只给小孩看的”动画片。和《西游记》故事主题一脉相承,无非知恩图报,惩恶扬善。但相同的故事,不同水准的团队最终能给出的效果也迥异。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几乎都能在《西游记》中找到蓝本,但适当童趣般的改编,却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般的全新感受,而且毫无违和感。而其中最大的看点在于孙悟空这个外表痞气,内心中年大叔的猴子和单纯萌孩江流儿之间如父如子般的羁绊。“小屁孩,别跟着我”和曾经“师傅,别赶我走”,这种反差真是让人有些物是人非之感。
当然怎么可能做到完美毫无瑕疵,其中一些情节略显突兀,如关于孙悟空的法印解除没有任何铺垫,让人有些费解,收尾也略显仓促,让人有些意犹未尽。部分画面明显画质稍显粗糙,但据说是经费不足的无奈之举。(关于邻座的哥们说电影的部分画面丢帧了,我连丢帧是什么都不太明白!我整个人都斯巴达了,电影院里真是藏龙卧虎啊,但仔细一想北京电影学院就在旁边,整个人也就释然了。)
文化情怀和民族信仰总是深植于一个民族的血脉里,也许外国人能通过学习去了解,甚至他们的普通话比我这蹩脚台普更好。但汉语作为母语,从小看《西游记》长大,看了十几个寒暑假依旧觉得它一直播不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没有钢铁侠的日子里,齐天大圣才是最厉害的,任谁都无法替代孙悟空的地位。我们也需要英雄,而那当斗战胜佛莫属。“我的心上人是一个盖世英雄,我知道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在一个万众瞩目的场合来娶我。”
氦电影观后感篇4
小花,这个名字并不响亮,甚至有点“俗”。但她的一言一行,却依然打动人们的心灵,她的眼泪甚至能让人为之怜悯,眼泪都滴落在我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种力量我想叫感动。
她,叫小花,7岁。这个年龄,在城里我们早已背着书包去上学了,她那样聪明、乖巧、懂事,不但没去上学,反而风餐露宿。就算自己被收养,“婶娘”那样狠心,差点让她无家可归,但她却没有一点怨恨,还替大人插秧、做饭。“这孩子,真好”,这句话当之无愧。
“叔叔对我说话了,叔叔对我笑了”,一句话足以让一个七岁孩子那样高兴,连做梦都是叔叔给我说话,婶娘为我梳头。
转眼,小花8岁了,语文第一,数学第一,什么都是第一,次次第一,全年级第一。试问咱们这些大城市同学,谁能那么厉害,考得那么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花也越来越懂事。婶娘被热水烫伤,为了扶婶娘,不惜自己的手被扎伤了,就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也咬牙说不疼;为了让婶娘生小弟弟,自己上山不惜天黑路险,用稚嫩的小手去捉蚂蚱……我的泪水由眼角流出。
也许上天被她感动了,婶娘也被感动了。为小花做了身衣裳,小花兴奋的喊呀,我有新衣服了,七年来,头一回呀!我再一次被感动了。婶娘也知道了小花从未恨过她,自己也愧疚也高兴,但那也“婶娘”变成娘了。泪水伴着小花的大学证书再次夺眶而出。
十四年后,一家人幸福、团圆、而小花也上完大学,回到村里成了一名老师,伴着这个幸福的结局,我感动得泪水再次流出……
氦电影观后感篇5
个人觉得,本片周星驰"为小朋友的动画片做一点贡献"的愿望是达到了的,而且做的很出色,在逐渐接受了动画的影像之后,电影中的周星驰味道着实表现出了极大的感染力,密集,轻松的笑料,让人会心一笑的致敬桥段(飞向月亮的自行车,来自《e.t.》,还有影片明显受到《机器猫》的影响,小7的各种发明让我们重温了小时候看《机器猫》的欢乐,还有,小七在树上向一只猫示爱的桥段也明显来自《机器猫》),动画片的音乐非常简单动听,父子情质朴动人,还有电影中对科幻场景的描绘也颇有创造力,证明了星爷是一位合格的科幻迷。
动画版和电影版的人物相同,但故事上并不同,电影版比较真实,动画版则更天马行空,更符合小孩子的口味,相信这是一部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电影。曾经的星迷现在多已长大成人,很多都可以带着孩子去影院为星爷捧场了吧。
最后说一下动画的不足,很可惜的,电影的软件很出色,但硬件却不够好,很显然香港动画的资金和工业实力都不足以支持一部动画大片,《长江七号爱地球》的技术固无法和美国3d动画相比,在画风上也比日本动画逊色得多,这使得笔者在刚看电影时很不习惯,但后来影片的故事非常出色,特别是喜剧的表现,可以说是动画版的《唐伯虎点秋香》,故事和对白上的优异也抵消了前者的不足,如蛋挞头的机器父亲舍身救子,还有狄爸的"不管你有多大的房子,都只能睡一张床"之类的台词,都让人为之感动。最重要的是,《长江七号爱地球》绝不是《宝葫芦的秘密》这种其实站在恶心的成人角度反儿童,扼杀想象力的伪儿童动画片,而是一部真正让儿童可以亲近的的儿童动画。在中国动画辉煌早已不再的今天,我们还是要感谢周星驰为中国动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影片的些许遗憾和不足,希望他以后的动画作品可以弥补。
氦电影观后感篇6
釜山行很有名,至少在各大网站上都看见有人在讨论,有一个标题是这样写的“韩国的第一部丧尸片就远超老美”,于是今天被朋友有一次提及后就下载观看了。
虽然早就知道此篇中的丧尸没有其他丧尸那么样貌恐怖,但还是在紧张的bgm下悄悄捂上了眼睛,生怕忽然间蹦出一张血淋淋的脸。韩国的影视一向故事性很强,哪怕是丧尸片也不例外。
故事讲述了一个爸爸带着孩子去釜山找妈妈的历程,爸爸从事证券金融行业,事业有成很是忙碌,和母亲女儿住在一起,离异。女儿很想念母亲,但每次说要去釜山找母亲时总会被爸爸拖到下次,她意识到爸爸说的下次永远不会到来,于是她决定生日这一天一定要去找妈妈,爸爸只能陪同。
路上一只鹿被车撞死后又站起来了,依然很灵活,只是眼睛会变成了灰白色,为后面的剧情做了把铺垫。
火车上,大家向往常一样行动着,可是在即将关门的前一刻,一个明显被病毒感染的女孩上了车(这里有bug,列车员不可能这么不小心),此时,外面丧尸病毒已爆发。
女孩携了病毒上车,发病后将乘务员咬了,后来就是一发不可收拾,大多数人都没能幸免……
对比老美的丧尸片,可以发现,丧尸行动缓慢,还特别恐怖,简直不像是人类了,口味略重。
我看过的老美的丧尸片基本以男女主共同感化了丧尸或者很英雄的打败了丧尸,建立了希望的基地开始新生活等等,整个故事套路为:病毒爆发、开车上路、刷刷boss、抢枪物资、顺路撩个妹子、打败丧尸、over。
釜山行是传承了韩国影视文化的丧尸片,丧尸不是慢吞吞地到处游走,男主也不是什么英雄,而且韩国人无论是大脑洞还是情怀都能把握很精准,情节跌宕。
男主上了火车就睡着了,女儿就独自去卫生间,由此认识了很能打的一个大叔,大叔有个怀孕的妻子,他站在卫生间门口守护着。
同行的有去参加高校棒球手们和拉拉队的一个女生(在追一个棒球手),一个流浪汉和一对老姐妹,本来不相干的人,他们的命运在丧尸爆发后却连在了一起。
男主是社会上的精英人士,只想着保全自己和女儿就好,可是女儿很善良,一次次想要帮助别人,那对夫妇也很照顾女儿,男主只是冷漠,并不是没有良心,在他们几次帮助下,也能将对方认真对待。
可是人心总是有好有坏的。怀孕的女人、小孩、流浪汉和老姐姐因为丧尸潮与亲人分散躲在卫生间里,男主、很能打的男人和棒球手决定穿过几个车厢去救人,在几番惊险后将人带到其他幸存者的车厢,可是因为人心的猜疑,没有及时能进去,导致了男人和老姐姐的死。
妹妹亲眼看着姐姐变成丧尸,觉得人生无望,在众人将男主一行人赶走后亲手推开了阻挡丧尸的车厢门……
原以为人性在这一刻已是黑白能辩,不料还有后招,纯善的列车长、拉拉队女生和副车长都是因为同一个人做了同一件事而死,就是坏了良心的人为了自己逃跑将他人推向丧尸。
有恶便有善,例如那对夫妻,还有那个流浪汉,情急之下,以自己身躯拦住丧尸,只为多争取点时间让他人逃生……人不可貌相,在危险没来临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人皮下的心是红是黑。
场景转到剧末,逃出生天的只有孕妇和女儿,他们到达了釜山,政府军队守在那里,狙击手随时待命,一大一小从暗黑的隧道走来,一摇一摆,无法判断是否感染,上级要求射杀,这时,孩子的歌声传来,像是生命在挣扎,在关键时刻,救了自己一命。
后来会怎样,谁也不知道。
氦电影观后感篇7
新海诚带着《你的名字》来到中国,以其干净的天空、彗星的尾焰征服了每一个观影人,而在这段跨越时空的爱恋中,又以其独特的东方哲学的思维叩开了人心的大门。
两千年前,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中的不相应行法在影片中被电影当中片段式的梦想与现实的交织,融合在一起,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时”是人为创造的,凡夫为了自我证明事物变化的过程,创造了时间,而在《你的名字》当中,新海诚却将时间虚化了,两个人的相遇跨越了三年的的时间轴。男孩认识的是三年前的女孩,女孩憧憬的三年后的东京,即使地铁相遇,也不过是一个人的欣喜。同一世界的.两个不同时间点,真实的存在却又真实的错过。
影片的后面,两个人在一抹夕阳下,第一次跨越时间看到了对方,想要写下彼此的名字,却终究都不曾如愿。男孩留给女孩的,不过一句“喜欢你”。
新海诚这样的安排,使得我们不得不提及不相应行法中的“名身”,也即是我们对万事万物的命名。名称是我们判别事物的方式之一,但佛教认为,这也是不真实的。我们总幻想着一切事物的不变与长久,可是却被骗了。
男孩和女孩的身体互换,他们的名字是什么?时间洗礼后,互换身体的事情如梦般消逝,他们梦中的身份是什么?当八年后再次相逢,他们凝视对方的眼睛,彼此的名字是否还是那么重要?
佛教有一句话,“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男孩和女孩数次的身体互换,不曾让他们记住彼此的姓名,他们只记住了那种深印心底的思念,这种思念从来不会影响生活,可是当缘分出现、彼此相逢,他们就知道,对方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这就是唯识所说的“种子”。
所有的不相应,都是我们凡夫的自我欺骗的产物,认清这些真相,生命似乎什么都没有剩下。但是新海诚简单告诉我们两个字:珍惜。
温暖饱满的色调刻画的是世界的美好,哪些悲凉的苦痛没有任何人能够逃避,但是灾难总会过去,真正影响生命的是那些内心因缘的种子。
男孩为了拯救三年前那场灾难,踏遍山水,找寻方法,换来了三年前女孩的身体,那么努力地去劝说,或许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那么的天方夜谭,因为在他们心里,或者说在我们心里,从来不觉得时间是可以超越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时间一分一秒地前行,永远不会变化,但是男孩和女孩在夕阳下的湖边相互交替,打破了成见,因为所有的时间、空间都无法抵挡“种子”的现行——所有的客观,都不能阻挡因缘的和合;时空的隔离,逃不开夕阳一线地奇迹相逢。
所以,“当下一念”从来不是某一个时间点,而是生命的所有。
当男孩和女孩不再交换身体时,他的内心才隐隐有一种失落的感觉,等到真正明白自己的追求时,风已吹过,人已离去。
电影很真实,在于其都对现实世界的时空观的再思考,用男女主人公维系情感的一根红线,代表了人深藏心底的思念,或者,我们更直接地称之为“种子”。而电影的情感是有一个酝酿的过程的,从陌路到情愫的爆发,都有一个情感的积累。这里所依靠的,就是不断交换身体后留下的信息。两个人通过对彼此生活的窥探,不断加深了印记,这便是熏习。
最后的相遇,不过是一个结果,就像花种,深埋土地,可是阳光照射的温暖和清水流淌的滋润终将使其开出美丽的花朵。不用纠结于时间,八年后相遇乃至十八年后相遇,都是一种必然,梅花纵然不曾春夏开放,却也会依然在冬雪中傲然而放。
所以看似复杂的电影,并没有那么复杂。之所以带给内心强烈的冲击是因为导演对于情节的把握和高于常人的思想高度。导演赋予电影灵魂在于他没有把故事情节单纯停留在情感上,而是将不同于常人的世界观抛给了观众,同时也将“珍惜当下”的观念潜移默化地藏在观众心底。
当电影结束,属于我们的生活却并未就此结束,于生活而言,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都没有什么不同,因为都一样。除去珍惜当下外,我们更应该懂得的是自己的心。我们对于更好的明天一路狂奔,并勇敢地去抓取,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让善法和合,展现一个美丽的未来。
氦电影观后感篇8
值此辛亥革命__周年之际,上海电影集团等联合推出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这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截取了关于1911年到1912年初这段时间里所发生的史实,并且把重点放在了人物上,以情动人,"强调情是电影里的最基本内容,不仅仅是男女之情,里面还有很多关于理想的情怀。这部电影以其激烈的战斗场面吸引了我们,革命无畏牺牲的昂扬斗志感动了我们,生动细腻的感情描摹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一部好电影,一个好故事,更是一段历史的回味。
辛亥革命是对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间历史阶段的统称,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政治影响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缅怀先烈,以史为鉴,我深知革命的艰辛,看到一个个革命志士为了心中的伟大理想而牺牲时我不禁落泪,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让人钦佩。
生于现今平安幸福,对牺牲不会有刻骨的感受,但我知道我们幸福的生活正是仁人志士用生命换来的,创业容易守业难,我们应该居安思危,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意志,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斗终身。
氦电影观后感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