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好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炼和总结书中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思考方式,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书中的故事和情感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1

苏菲,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发现了一封写着两个哲学问题的神秘来信。于是,在一位哲学老师用一封封信的引导下,开始思索与探索:从古希腊到现代,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所有哲学大师所思考各类问题与学说。最后塑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读完之后,“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

虽然,对书中的许多哲学观点还是一知半解,模模糊糊,但不可否认这真的是一本“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的奇书。苏菲的世界也很精彩。苏菲师生的'哲学课是世界灿烂哲学史的迁移,从演说、艺术,到科学和诗;从米雷克斯和雅典,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港,到伦敦和巴黎;从神话传说、希腊自然派哲学家的早期哲学,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论升华,从中世纪的黑暗,穿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重生,到马克思、达尔文,不断延续到将来的未知。多少理论的推翻与诞生,凝聚着人类对于生命与存亡的不懈探索,就在这样一本有趣的小书中生成。我想,这也就是很多人喜欢的缘由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2

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当你一次次收到神秘人的奇怪来信,你会将其当做恶作剧而不屑一顾、对于未知感到莫名恐惧,还是会执着地去寻根究底呢?

?苏菲的世界》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讲述的是一位十四岁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发现信箱里放着一封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有贴邮票的信件,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勇敢聪慧的她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一步步踏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的谜团在她眼前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以前看小说总是去追求华丽的辞藻、精彩的情节以及动人的情感,可看过本书以后,我却不得不被作者的匠心独具所折服。本书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中,关于兔子的比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打拼,不断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去,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舒服,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享受安逸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成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价涨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种种索然无味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却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于眼前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我们总是玩笑着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看看这个世界,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3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叫《苏菲的世界》,它带我认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苏菲是一个普通的初中女孩,在放学回家时收到了几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成为了哲学家艾伯特的学生。然而,这个平静的世界下的真相比苏菲想象中的复杂,她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运用她独特的智慧,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哲学的历史与发展,从仰望星空的柏拉图,到神秘的中世纪哲学,从关注时政的苏格拉底到总结自然规律的亚里士多德。这个世界,哲学无处不在。在这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世界中,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提出了人先有感性概念,和人先有感性概念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在这个有趣的问题中,我更支持后者,当然,柏拉图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不过我更相信,人没有天生的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人们从无数经验中总结而出来的。哲学就是这么的奇妙,只要你言之有理,皆有可能。而我就是喜欢哲学的这一点,每人都可以各抒己见,争做真理之海中最洁白的浪涛。

如果世界从魔术师的帽子里拉出来的兔子,大多数人都是在兔毛底端的杂菌,不断往下爬。而哲学家则会迎难而上,不断向毛尖冲刺。当然,中间落下的人数不胜数,但仍有小部分人,抓紧兔毛,去把兔子看个清楚。苏菲正是那一小部分人,锲而不舍,激流猛进,在不断的探索与失败中去找寻真理的那一道光。光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这种精神让我们用在任意一个领域,那都是事半功倍的。

宇宙是片大海,我们都是其中的水花。“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答案?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4

最近一段时间,并没有好好地看书,因为时间和精力总是会被抢占,想把一些事情想明白,想把一些事情处理好,但回过头来看看,却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都说你用简单的眼光看着世界,世界也会变得简单。其实,这句话是假的,因为世界并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不管你想的多么简单,世界依旧在你面前呈现的非常复杂,所以,有人评价说我是属于典型的读书读傻了的。

不去纠结从哪里来,也不去在意将会到哪里去!作为一个个体而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本不是由我们所能决定的,唯一能够有所作为的便是认识自己。人会戴着面具面对世界,有的时候是一幅善良的面具,有的时候是一副邪恶的面具,不管善良还是邪恶都是一种保护。保护的本质也是因人而异,有人是为了让自己更好,有人是为了让别人更糟,所以,没有办法用自己简单的眼光来看清别人的复杂,也或许,你自己的简单在别人眼中也是一种复杂。蒋哥问,心理学的本义是什么?问题太深奥,大家都没有回答。我说,是为了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可现实中你会发现,心理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许多问题并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变化。《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入门读物,书名的意思就是智慧的世界,赋有智慧到底能不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更快乐?这个是需要有时间来检验的,因为好和快乐包含很多东西,物质必不可少,但是精神更难能可贵。

有人说我变了,我也觉得我变了。读书这种习惯如同其他癖好,时间长了也会上瘾,一旦开始只是沉溺其中不知跳出来再看,也便就同我一般离傻不远了。以前看书总是觉得书就是打发时间的东西,或者还可以用来在朋友们面前“卖弄”,以便赢得赞赏,或者以此为基础博得谋生差事,其实这样原本就挺好的。

可是,一旦看书的时候开始认真思考,那么认识不清或者认识清楚之后的痛苦也便随之而来了。看《苏菲的世界》就是这样边看书边思考边摸索边认识,也不知道有没有思考清楚,有没有认识明白,只是痛苦就这样悄然而至了。经历了这么长一段时间,我时不时的还会念叨你是谁,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念叨的多了,便渐渐地放下了,因为生活不是念叨来的,而是需要用真实感触来体悟,需要珍惜什么,需要放弃什么,慢慢的想明白了便也不再纠结。

都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其实这真的是属实的。但这种改变在别人看来是有好有坏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明事理者会丢给你一个鄙夷的眼神,明白原委者也会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是否接受这种改变全在自己。有四个字很简单,叫做“向死而生”,李开复拿它做过书名,我也会时常去琢磨,慢慢地便觉这四字很有意思,人与人有很多的不同,但是终点都是相同的,所以怎么活着便显得很重要,因为没有修改和重来的机会。这便是为什么要认识自己,想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然,真到80岁时回忆此生便要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5

?苏菲的世界》以一个14岁小女孩的视角,带我们了解哲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苏菲的世界》里面的极其巧妙的一个比喻——这世界是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兔子,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兔子的细毛顶端,刚开始,所有人都对这场戏法感到惊异,但年纪愈长,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只求温暖舒适,再不愿爬出来看看这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深以为然。起初,每个婴幼儿都是在细毛顶端的,他们对一切感到好奇,竭力想看清楚兔子是如何从帽子中被拉出——即思考世界是如何被巧妙地创造出来。但魔术师的手太过巧妙,何况当局者迷,感到自己看不懂这巧妙的戏法后,多数人选择了忽视,他们钻入温暖的毛皮中,甘心在安全舒适的环境度过余生,再也不对一切习以为常的事物抱有任何怀疑。唯有极少数人,一生站在危险的细毛顶端,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微小的力量探索未知,他们只是保持了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就站在了让绝大多数人仰望的高度。医生李文亮的离去,让我再次对这个哲学上的问题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大多数人,即生活在兔子皮毛深处的人,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取而代之的是本能的抗拒,他们习惯了固定的思维,甚至“人云亦云”,尤其是现在网络上一些所谓的“科普”,让人更加喜欢“拿来主义”,缺乏了自身独立思考和做出判断的能力。但有些人勇敢承认并努力学习,一点点让自己的无知变为有知,从皮毛的深处向上攀爬,他们努力地攀爬着,同时也在呼唤,希望唤醒沉睡的人们。

人要有主见,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才不会被别人的声音所左右。愿我们都保持着一颗警惕的心,不丧失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靠自己的脚走路,靠自己的脑袋思考。

文以治疾,书以疗心。正如冯亦代先生言:“识得书报可以解无名之忧,治疗心疾。”对于我个人而言,读书思考是能够提升个人品质的有效方法,在梳理事情时可从多个角度看待进展,让人变得更有力量。正如眼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样,我们要积极调整心态,不恐慌,独立思考眼前发生的一切。所以,趁着年少好时光,读书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平凡的世界书读后感7篇

平凡的世界路遥读后感精选7篇

世界名著读后感1000字7篇

鹭世界电影观后感通用7篇

鹭世界电影观后感6篇

鹭世界观后感300字6篇

平凡世界读后心得8篇

我的书我的世界作文5篇

书是我的世界作文最新5篇

《平凡的世界》心得体会优质5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