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皆辛苦作文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保持清晰的思路才行,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多引用名人名言来开头或结尾,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粒粒皆辛苦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粒粒皆辛苦作文7篇

粒粒皆辛苦作文篇1

“除草的日子到了中午,汗水把草滴到了土里。谁知道中餐硬?”上周四,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这首诗的意义。

周四早上,我们来到阜阳收割水稻。每个人左手戴上手套,右手拿着锋利的镰刀,浩浩荡荡地走进稻田。哇!稻田真的是一望无际,一大片金黄的面积,一排排的植物很整齐。一阵风吹来,米都弯下来了,有沙沙的声音。所有的学生都被这壮观的景象震惊了!

就在我们兴奋的时候,——位老农民,水稻收割专家,来了。他们给了我们耐心的示范和讲解,大家都跃跃欲试。他们一听到“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镰刀开始工作。我用左手抓住一株水稻的上部,用右手在离水稻根部最近的地方来回锯。锯了一段时间,我成功收获了一株水稻。

学生们越剪越起劲,动作越来越快。不一会儿,一片光秃秃的稻田被我们“开辟”了出来。空地上堆满了收割的稻谷,一堆堆整齐,像被大梳子梳过一样。老师和老农民赞不绝口,我们很开心!大概半个小时后,大家都觉得有点累了。大滴大滴的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他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他体力不支,终于又设法收割了几株植物。

收割水稻的过程让我明白,每一粒水稻都蕴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工作日省下一点粮食,农民的辛苦就不会白费。

“五谷皆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节约食物,消除浪费!

粒粒皆辛苦作文篇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上周四,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这首诗的含义。

周四上午,我们来到富阳,在那儿收割稻谷。大家左手戴上手套,右手拿着一把锋利的镰刀,浩浩荡荡地向稻田“进军”了。哇!稻田真实一望无际啊,金灿灿的一大片,一株株一排排非常整齐。一阵风吹过,稻谷们都弯下了腰,响起了一片“沙沙”的声音。同学们都被这壮观的景象给震撼了!

正在我们兴奋不已时,收割稻谷的专家——老农们来了。他们向我们进行了耐心的示范与讲解,大家都跃跃欲试,一听到“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镰刀开工了。我左手抓住一株水稻的上部,右手在离水稻根部最近的地方来回锯,锯一会儿,一株水稻就被我成功地收割下来了。

同学们越割越来劲,动作也越来越快了,一片光秃秃的稻田不一会儿就被我们“开辟”出来了,空地上放满了收割完的稻谷,一堆堆都整整齐齐的,像被一把大梳子梳理过一般。老师和老农们都在一旁赞不绝口,我们高兴极了!大约半小时以后,大家都感觉有些累了,大滴大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了下去,动作也渐渐慢了下来,体力不支,最后只能勉强再收割几株。

这次收割水稻的'过程让我明白了真的是每一粒米饭中都包含了农民们的辛苦和汗水,如果平日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节约一点粮食,那么农民们的辛勤付出也就没有白费。

“粒粒皆辛苦。”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粒粒皆辛苦作文篇3

今年的端午节,刚好老家要收麦子。一大早爷爷就先回去了,收割机把麦子收完,运出来,爷爷把麦子摊在地上晒干。

下午两点,我和奶奶回去帮助爷爷干活。麦子已经收成一大堆,光剩下装袋子了,我抢先拿起小簸箕,铲起麦子往袋里装。

开始我还觉得挺好玩的,可是,干了一会儿,就觉得有点不对劲,铲一下,弯一下腰,很不舒服。头顶上的太阳像个大火球,像是要把人晒成肉干。我感觉脸上痒痒的,眼睛也涩涩的睁不开,用手一摸,原来是汗水像无数条小溪从头发里,前额上往下流,流到眼睛里,眼睛被浸的难受,喉咙干的要冒烟。现在腰和胳膊也疼起来了。看了看,我才装了一袋半,奶奶说:“今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我们家的三亩地要装三十袋呢!”那么还有很多需要装,可是,我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我的脸被晒的像三国里的关公。

这时候,我才深深的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想想平时自己把吃剩的饭和馒头扔掉,现在感觉就是犯罪。怪不得李绅在《悯农》里抒发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么经典的诗句,而且一直被人们传颂了一千多年。我想:今后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别小看这小小的一粒粮食,从种到收,它可是渗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啊!

粒粒皆辛苦作文篇4

我十分喜欢伟大诗人李绅这样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告诉我“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粮食,是农民伯伯靠自己的劳动辛辛苦苦得来的。可有一些,“大手大脚”的,随意浪费粮食。不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更不尊重他们自己,亦 不是很可耻可恨么?这非君子所为也!

生活在美丽繁荣的大城市里,成长在21世纪的孩子们,都是父母们的“小皇帝”,“小公主”。有好吃有好穿的,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爱吃就吃,不爱吃就把粮食往垃圾桶里倒。谁知道,这碗里的如珍珠般香喷喷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经过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啊!每一食,谁又知道稼穑之艰难呢?谁有知道……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工具,劳动也是开拓美好的工具。

爱惜粮食,尊重劳动!

粒粒皆辛苦作文篇5

饭,我们每天都吃。可是吃饭时,城市里的孩子,哪一个会想到把掉在桌子上的饭粒吃掉呢?哪一个会不假思索地把掉在桌子上的饭粒吃掉呢?一个感人的故事—《捡食掉在泥土上面条的小学生》使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说一个-九岁的小孩子和“我”一同吃饭,因“我”是陌生人,不小心拔一根面条掉在了泥土上,可是小孩子捡起面条,并直接吞了下去,这样的行为是“我”大吃一惊。

多好的故事呀!我听后,心头微微一颤:在农村,这样的行为早已司空见惯,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吃掉;在城市,我们把掉在桌子上的饭捡起来吃掉都觉得恶心,更何况掉在泥土上呢?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每次吃饭时,把一粒粒米掉在桌子上,不用家长说,自己就扔了,或者在我们张嘴准备吃掉时,家长们就会动怒,甚至火冒三丈:“那么脏你就吃,不怕得病呀!吐到垃圾桶里去,快点!”

我真想问问城市里的家长们和孩子们(当然也包括我),李绅的《悯农》从孩子们刚开始认字时就开始背诵,现在又背到哪儿去了;学以致用,现在有用到哪儿去了?“粒粒皆辛苦”。让我们从明天,不,就从现在开始吧!

粒粒皆辛苦作文篇6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悯农》这首诗,诗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现在哪有几个小还会想到;谁知囊中币,粒粒皆辛苦。

现在国家繁荣富强,家家都是小康家庭,所以对孩子更是宠爱有加。孩子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钱就给,只要别哭。这种行为导致了孩子们的出手甚是大方,今天这个饭店搓一顿,明天那个请客网一宿。可在他们挥洒自若,满面春光的时候,家里的父母却在面朝黄土背朝天,撅着屁股流着汗辛辛苦苦在干他们无奈的农活。父母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攒下钱来为的就是让子女能不受苦不受委屈的安心的读书好将来有个好的未来和出路。可是我们都干了些什么,有谁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又有几个懂事的子女为父母买件小衣服?没有。

父母是世界上对我们最无私最伟大的人;他们是上天赐予我们最最宝贵的财富;再也没有人能比的上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至了。同学们让我们学会珍惜和感恩,让我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父母的的每一份劳动成果,让我们用感恩来对父母大方,珍惜,懂得父母那份‘溺爱’的良苦用心。

让我们大声地喊;我们知囊中币,粒粒皆辛苦。

粒粒皆辛苦作文篇7

我以前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几乎每次吃饭都要剩饭。这大概和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有关系,因为我刚会自己吃饭的时候,有时吃不下,爷爷奶奶就会说,吃不下算了,把剩菜剩饭给猪狗和鸡鸭吃好了。时间一长,这个坏习惯就形成了。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去杨家牌楼吃面,服务员阿姨给我和爸爸端上来了两大碗热气腾腾的猪肝面,但是我只吃了两三口面和一片猪肝就对爸爸说吃饱了,爸爸拿我没办法,只好叫服务员阿姨给倒了。还有一次,我在饭店吃饭,服务员阿姨给我盛了只有手掌那么大的一碗饭,我吃了小半碗就跑到饭店外面去玩了,爸爸对其他的'叔叔阿姨说我有个坏习惯,就是经常剩饭。那些叔叔阿姨都说我这个坏习惯不好,以后一定要把它改掉,我听了他们的话,还向他们做了个鬼脸不理他们。又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块面包,我只咬了几口就对妈妈说不要吃了,并且把面包扔进了垃圾筒里,妈妈非常生气地把我拉到一边说:“你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你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是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感到有点内疚。

其实,在上幼儿园前,爸爸妈妈就常教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只把它当儿歌一样唱,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从上幼儿园起,每次吃饭老师就教我们不要剩饭,不要浪费,一定要把碗里的饭吃完,可是我却很难做到。后来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每次给我盛饭时先少盛一点,等我吃完还要的时候再盛一点,这样剩饭就少了,情况好了很多。

上学后每天在学校吃午饭,爸爸妈妈经常嘱咐我,饭要吃饱,但也不能浪费,要注意节约。后来我当了午间管理员,在要求别的同学节约之前,首先自己做到不浪费,同时也慢慢理解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前几天我在看报纸的时候,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连一碗饭都还吃不上,有的一家三口共吃一碗饭呢,多么可怜啊!

现在我渐渐明白了:节约粮食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一定要节约每一粒粮食!

粒粒皆辛苦作文7篇相关文章:

我尊敬的人作文500字作文精选7篇

六年级作文寻500字作文7篇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参考7篇

感恩父母作文600字作文模板7篇

四年级作文小动物优秀作文7篇

有你真好作文初中优秀作文7篇

低碳作文600字作文7篇

圣诞节作文600字作文7篇

窗作文600字初中作文7篇

六年级的第7单元的作文最新7篇

粒粒皆辛苦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