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我们记录内心情感的最佳载体,大多数作文的素材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的,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回忆家乡的作文6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回忆家乡的作文600字篇1
心中,那时光之河里,似乎总有些什么东西,吸引着我……啊,原来是那本记忆相册!
随意翻开一页,青如雨后的绿草的溪流便出现在眼前。
我闭上眼睛,听着溪流唱出的淙淙的山中小曲,我一步不离地跟着小溪。看呀,小溪的脚步加快了,变成了那潺潺的河流,唱着新的歌。睁开原来紧闭的双眼,啊,原来是一池池水汇入了小溪呀!风微微吹过来,一些河水被冲上河岸,击起了几朵小小的水花。而那池水中,高大的水杉的倒影则变模糊,变形了。小河继续向前流着,一边唱着欢乐的歌,一边与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路过一眼清泉,我便不愿意与小河一起继续向前走了。我知道小河在汇入大海后也还会想念我的,便随手摘了几片绿叶折了只船,让它拌着小河。那一叶青舟就与小河淘气着,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拐了一个弯儿,不见了。看着眼里似乎有些晶莹,有些湿润,有些后悸,扭头转向那一眼美丽的清泉。深绿的泉水周围排着一列大小不一的石头,石头缝里,不喜欢阳光的青苔和绿得没有一点杂色的厥草,为这眼泉水编了一个朴素的绿花环。水是那样的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砾和已经发黑的树叶。偶尔,几串晶亮的、饱满的水泡从潭底升上来,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过了许久,泉水平静下来,不再冒泡,水面上,神秘的森林倒映在水里,似乎水里也有一座这样的森林。草叶发出的清香飘进了我的鼻子。森林越来越神秘,越来越诱人了……心,在砰砰地跳着,脚步,越来越快,每向森林踏进一步,眼前就多一片绿色,很快,清泉不见了,站在林中的一片小空地上,心中似乎多出了一种说不出的安详。就在这时,“布谷——”宁静与安详消失了,兴奋与快乐又从心底冒了出来……
一阵大风把记忆相册合上了。照册合上了,可我的心却留在那儿,久久地,久久地,不肯回来……
回忆家乡的作文600字篇2
冬天已经悄悄到来,刚刚飘过一场大雪,寒冷一层一层的涌入心底,却冻结不了我回忆的思绪。
我的家乡,一个普通的村落,她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她那份独特的宁静,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她给我的回忆。
那些花草树木、绿水青田以及家乡人特有的质朴勤劳,依旧那般清晰,那般难忘。
小时候,妈妈总爱牵着我的手走在村里的大道上,路边石缝里长着一簇簇酸枣树,我的思绪也随着酸枣树蔓延。记忆中多少次跟着村里人去山上摘酸枣,火红的果实好看又好吃,但要想摘下它却不是那么容易,酸枣树上长满了坚硬的刺,人们说它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即使土地再贫瘠它也能茁长成长,它坚强地扎根地下,努力生长,为人们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换来微薄的收入。那浑身的刺像是酸枣树铮铮铁骨,那颗颗酸枣就是粒粒希望结在家乡人的心中。从那时起这簇簇酸枣树已扎根在我心里,不管前方的路多么困难,我都默默告诉自己,努力前行。前方的路再崎岖,我也要像酸枣树一样茁壮成长。这抹回忆永远烙在我心里。
村里的老人说,无论将来走到哪里,家乡永远是你的港湾,家乡的水才是最甜的,那独有的熟悉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家乡的水滋养了多少家乡儿女,养育之恩,该如何报答,如何阐释?
如今,好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些人,那些事,似乎一瞬间泛黄了,母亲也渐渐的老去,现在换我来扶着母亲,给母亲讲我现在的经历。儿时那些伙伴也各奔东西,只剩下满山的酸枣树静静地伫立在家乡的土地上。那份情感埋藏在心底,依旧透明。
养育我的家乡,我再也回不到过去,坐在窗前,我时常回忆从前,不仅心中泛酸,回想着那些天真、朴实、安乐……。
在这个冬天,幸好我还有那抹回忆。
回忆家乡的作文600字篇3
我出生在农村,成长于城市,在我的记忆中,一半的童年是属于秋天的,那是家乡的秋烟,一半的童年是带有多味的,那是城市的灯红酒绿。
家乡的秋,是离不开烟的。
记得小时候,早晨朦胧之中,从被窝里伸出脑袋,透过窗户,冷清的空中飘着院子里生的烟炊,蓝蓝的,划破长空,告诉我父亲起来做饭了。
天,是寒冬的前兆,干冷干冷的,尽管门窗紧闭,但风还是穿过门窗,吹来呼呼作响,冷嗖嗖的,狠狠地刺在我脸上,把我刺进被窝——现在还早着呢,想想父亲起床了,我可以放心地多暖和会儿,他会喊我上学的。
睁开眼,已不那么打颤,院子里地火有着几点残余火星,还冒着几丝炊烟,一阵风过后,随风而逝。
邻家一般大的伙伴喊我一起上学,顺手摸摸饭微凉,没了胃口,拿起书包,就跑出家门,恰遇耕作回来的父亲,见锅在地火上纹丝未动,扔下家伙,用沾满泥土的茧手硬把我拉回,重新生火温饭。空寂的高空又多了一束浓烟,掠过挂着残叶的树干,熏跑枝头无名鸟。
那同伴和我因上学迟到被罚站在教室外,附加多少遍生字词的抄写。同伴的脸紫红紫红,粗粗糙糙,是冻的吧。心里有些对不住他,放学后,我偷了几块红薯,带他到场里烤红薯吃。一堆篝火,一缕蓝烟,载着少年的烦恼,烟消云散,只有那红薯的香甜,令人留恋……
北风呼呼地吹,落叶飘飘洒洒。天空下,一群驾着秋高气爽的孩子,打打闹闹,疯狂奔跑。
远远望望家,挥手告别伙伴。家的那边冒起一柱烟炊,直指云霄,深深地吸一口,是我曾经吸到肺里的爱散发的一缕清香。我知道,父亲回来了。
城市的秋,到处一片肃杀,荒凉。清晨,行走在大街,脚下一层枯黄的秋叶,偶尔看见道边一片燃烧的碎叶,冒着一缕黑烟,都会唤起心底那家乡的秋烟,蓝蓝的,香香的……
回忆家乡的作文600字篇4
夕阳在山间,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的麦穗上,微风吹过,形成一片片金色的麦浪,不远处,伴随着麦穗的香气,炊烟袅袅升起,石块穿街而过。路上几位老人悠闲地走着,聊着日常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晚风拂过我的脸庞,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家乡的往事,想起了家乡可爱的人们……
我的奶奶留着短发,几缕白色发丝藏在头发里,动作十分敏捷。看着我的时候,她总是有一张慈爱的脸。我的祖母对我照顾得很好,一直陪伴着我长大。
奶奶很聪明很周到。她经常做一些体力活或种一些花草。每次她用粗糙的大手拿起略显生锈的剪刀穿过红色的窗纸,美丽的窗花就摆在我的眼前。过年的时候,我把自己剪的窗花贴在玻璃上,阳光透过窗花轻轻地照在我的脸颊上,更不用说欣喜若狂。奶奶很喜欢花,很会种花草,所以小院里洋溢着四时的花香。奶奶和爷爷还一起在院子里种了很多水果和蔬菜。院子上方纵横的葡萄架,夏天郁郁葱葱的葡萄架,都被完全遮盖住了,阳光只能透过几缕金光,在夏天享受清凉,十分清爽。还有秋天硕果累累的杏树,房顶稀疏的南瓜藤,整齐排列的小葱和韭菜……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一直是个倔强的人。但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他的腿不好,但也不能闲着,经常给自己找点事做。重新装修小房子,今天做个小板凳,明天放个黄瓜架。村子旁边有一条大河,每年夏天他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钓鱼、捉螃蟹。妈妈和叔叔觉得太危险,几次劝阻,但他还是坚持要去,所以我也收获了很多新的感悟和体会。只见爷爷把渔网扔得越远越好,等网下沉了,慢慢拉上岸,把鱼捞出来,重复几次,到家后交给奶奶做成美食。
而现在,随着我长大离开家乡,见到祖父母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我的思绪却一天天成长。逢年过节回到那里,发现小村子焕然一新:泥泞的田间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林荫大道,路边枯死的树木和杂草早已被生机勃勃的绿植所取代。再看看爷爷奶奶,时光荏苒,岁月如棱,脸上布满了岁月的伤痕,头发上的一缕缕青丝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每次出门,他们都会盯着门口看很久。一眼望去,身后是天边的夕阳,是那么的灿烂,那么的温柔;旁边是飘着麦香的微风,那样的醇厚,那样的清爽;一如既往的笑容,那样的亲切。透过他们苍老但容光焕发的眼睛,我看到的,是我小时候没有注意到的向往、关心和不情愿。转眼间,一切似乎都变了,转眼间,一切都仿佛从未改变……
回忆家乡的作文600字篇5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随着光阴的流转,老屋已渐行渐远。留给我的,是那一抹抹温馨的记忆,有着如水般的温软、甜美与静谧。回想起当初的一幕幕,眸子里,总是闪烁着晶莹。
古老的村庄,氤氲着一份古朴的气息。兀自站在时光的路口,我仿佛看见了记忆中的老屋。时光在无情的侵蚀着老屋的那扇门,留下锈迹斑斑,那沉淀着故事的铁锈,砸在脚趾上,生生的疼。
一把生了锈的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春秋。透过夕阳看过去,便是老屋。老屋是由很粗很粗的木头搭建起来的,那一根根粗实的横梁,支撑着这座老屋。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一条条清晰可见的纹络,像是岁月的骨脊。
老屋的门,被尘封的岁月,牢牢锁着。我站在老屋的门口,打量着这一屋子的春秋,想着那些早已随风飘逝的平常小事。流转的思绪,如泉涌般,浸淹了我的心骸!
经历岁月的淘洗,老屋显得那么沧桑,褶皱悄然印上了脸庞,不复当年模样。老屋的院子里,残留着早已腐朽的树桩。伸出手,轻轻触摸,一阵寒气,顺着指尖,流向心房。眼前的这个留下的树桩,本是一棵高大的柚子树的躯体。这本是一棵柚子树,见证着我成长的痕迹,陪伴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雨季。那时,笔直的树干,苍翠的枝叶,蓊蓊郁郁。
春天来临,归来的燕子也喜欢停留在这里,一下子,柚子树也显得焕然一新。家门口的柚子树,经历岁月的雨雪风霜,从以前的小树苗,长的已经有一定规模。柚子树,有十几米高,下面的粗枝干,一个人都抱不住。那柚子树的叶子,墨绿墨绿的。春风拂过,枝头的一抹新绿,也探出小脑袋,打量着这片看似陌生的环境。含苞待放的时候,像个小姑娘似的,娇滴滴的。柚子花香,这是一种仅仅属于乡村老屋独特的香味,在大城市里,是看不到这样的风景的,也闻不到这样的花香。柚子树开花的花香,清香而淡雅。小时候,也不懂得什么情调,只是觉得这种花香很好闻,也会情不自禁的凑到花的跟前,沁入一缕幽香,来填补空缺的心房!
还记得,这株柚子树,也让我种下了感恩的种子。那个时候,正是鸟禽繁殖的时期,一只斑鸠的幼崽停在这株柚子树上。雨还在一直下,幼崽,它在风雨中颤抖,时不时还会发出一声声鸣叫,它在努力的寻找自己的同伴。
“逮”到这个小生命的时候,才发现它的翅膀受伤了。那时年幼,我不懂得如何处理,只好寻求爷爷的帮助。我,伸出稚嫩的小手,轻轻的抚摸着斑鸠的小脑袋,那眼神里,充满了怜爱。这是爷爷告诉我的。幸运的是,斑鸠会吃稻谷,没几天,在我这个“小天使”的精心呵护之下,也渐渐的康复了。那时候,我正在上小学,也懂得了这斑鸠,它,是属于大自然的。放飞斑鸠的那一刻,它在天空叫了几声,振动翅膀,飞向远方。我不知道,小斑鸠的鸣叫声,是对我这几日精心照顾的一种感恩,还是动物飞向大自然,这个本属于它的家园的一种本能。
而我宁愿相信前者,是懂得感恩之情的一种体现。斑鸠也是一样,这个幼小的生命,感恩我和爷爷的这几天的照料。给它自由,放飞蓝天。我想,也正是因为懂得感恩,感恩生活当中所遇到的一切,世界才好美好。
夏天的时候,柚子树撑起一片绿荫,给我们带来了一缕清凉;听爷爷奶奶告诉我,这棵柚子树,已经有好多年了。这棵柚子树很大,那时长的非常茂盛,一部分枝丫都伸到老屋的屋顶上去了。结了的柚子,大的时候,连屋顶的瓦,都撑破了。
这个季节,我喜欢搬一条凳子,坐在柚子树下面乘凉,听爷爷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听爷爷讲着他小时候去给地主家放牛的故事,用另一种心态,来对待爷爷的峥嵘岁月,体验那个时代的生活。那个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解决温饱问题是一生当中奋斗的目标。后来听说,六月刚收割稻谷的时候,爷爷一下子吃了十八碗饭。搁现在,想都不敢想象。要想吃点肉的话,还要拿着肉票,早早的去公社屠宰场排队。一年下来,也就几斤菜籽油,家里的菜那是经常见不到油的。油太少啊,没办法,炒菜的时候就用秸秆蘸点油,擦下锅。就是这样的生活,一代一代人,奋发图强。不过幸运的是,正是因为这样,爷爷遇见了奶奶。有时候天气热,中午就干脆端一碗饭到树下吃,吹着风。秋天的时候,总会打几个柚子,破开来吃。一粒粒饱满的柚子,用牙齿轻轻咬开,一股馥郁的芬芳袭来,柚子汁如琼浆玉液般,蔓延开来。
孩提时代,没什么零食可以吃的,家里的柚子树、柿子树、梨树等,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总是把我这“小馋猫”给馋住了。爷爷每天都会去树下转悠几圈,似乎这样,他,会觉得心安。曾经亲手种下的树苗,如今也是果实累累。这,是付出的收获,另一方面,也是成功。爷爷小时候,饭都吃不饱,更别说是有零食吃了。所以,家里有一株果子树,也是爷爷那时候的梦想!
现在望着眼前的这残留的柚子树桩,一股思绪,涌上心头。仿佛间,看到了爷爷,这个老人,他,还在树下巡视着,数着树上结了多少个果实。想着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
透过柚子树,便是老屋的一侧,外面屋檐下的横梁上,还放着一条不堪入目的小渔船,破破烂烂,被遗弃在这里,孤零零的。船上的连接木板之间的钉子早已露出来,像是船的肋骨,嶙峋。恍惚间,这条光阴的小船,载着我,回到儿时情景。
这条小船,是爷爷出去打渔用的。小时候,觉得爷爷很厉害。一舟、一网、一人,便可打着好多好多的鱼。那片捕捞区是公用的淡水湖区域,都是野生的大肥鱼。爷爷下午四五点就出发,第二天凌晨的样子就会回来,每次都是满载而归,篮子里装着的大多数是大鲤鱼、翘嘴白……当然,偶尔还是能捕捞到草鱼。记忆中,鲤鱼大多数都有好几斤重,有几次的特别大,有十多斤。翘嘴白足足有手提的长篮子那么大,肉特别的嫩,非常好吃。当然了,像这么大的鱼,爷爷是很少留着自己吃的,一般都是拿去卖了,换钱,来贴补家用。爷爷卖鱼回来,我就会伸出小手,向爷爷“讨债”……
到了夏天,一池碧波,荷花盛开,亭亭玉立,一个个硕大的莲蓬在“诱惑”着我。这时候,老屋里的小船就又有用武之地了。爷爷会把小船拖到荷塘,采摘莲蓬。船放下去的时候,周边的荷叶便会散开来,澄清的池水,漾出涟漪,典雅的荷花,婀娜多姿,摇曳一片风情!那时候真有“莲动下渔舟”的感觉。划动船桨,荷叶便会散开来,一个个莲蓬,便被收入“囊”中,船仓堆放着莲蓬,那景象,可壮观了。有时候到了季节,还能采到莲藕,雪白晶莹,嫩而可口。之前,还可以到荷塘去抽藕尖。
现在回去,伫立在老屋后面的荷塘,打量着周遭,还是近乎当初的模样。只是老屋,不负当年那般年轻的模样,和蔼可亲的爷爷,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站在老屋的门口,在时光里,打捞着点滴的回忆,温馨如初。破败的老屋,尘封着来时的路。
在黄昏的折射之下,我仿佛看见了古铜色的爷爷。爷爷坐在老屋的门口,抽着自卷的老旱烟,一口又一口,吞云吐雾,甚是悠闲。还是当初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淳朴善良的爷爷,就似乎在这朝夕之间,一下子,没了。
老屋的门,在风中摇曳、颤抖。记忆中的老屋,是一根顶梁柱,那根柱子是横着放的,直径大约有30厘米。四周都是很粗很粗的木头,可以用来支撑房子。有两扇大门,门上分别嵌入一个大铁环。推开门,便是厅堂,东西两侧是厢房。厅堂的后面还留了一个很大的位置做厨房。这个厨房,也是我经常来“光临”的地方,看看爷爷奶奶做了什么好吃的。还没有等端上桌子,便先下手为强,顾不了那么多,直接用手夹起菜,先吃为快。
到了秋天的时候,家里就会做年糕。我是特别喜欢吃年糕的,当然了,总不可能每一顿都吃年糕。有时候就想吃了,就在炒菜的时候,用自己家压榨的菜籽油,煎几块吃。等到年糕的两面都煎的金黄,就可以出锅了,又可以满足我的味蕾了。
光阴流转,曾经的点点滴滴,都幻化成了金色的回忆。曾经在老屋度过的一幕幕,在脑海中巡回放映,一念即暖!
记忆中的老屋,周围是用厚厚的木板围成的。有的老屋,外面还会用泥土在涂上一层,既起到加固的作用,又可以遮风挡雨。经历岁月洗礼的老屋,现如今已是摇摇欲坠,那么脆弱,似乎一阵风,就可以把它吹倒。
老屋是一座具有美学的建筑,错落有致,一间间土坯房,相得益彰,仿佛一切都显得那么精致。到了黄昏时刻,村里人都在开始忙着做晚饭。那袅袅炊烟,在美丽的乡村,肆意蔓延,铸就最烟火的人间。闻着这炊烟的味道,一代一代,岁岁年年。不管身在何方,心中有多么彷徨,只要看到、想到家乡老屋里溢出的炊烟,便会重新拾起希望,踩着夕阳,走向远方。
来到老屋的门前,用手触碰着当年留下的印痕,深深浅浅。门前的一根柱子上,还有一条好长的刀痕,那是我儿时冲动的记录。当时非常生气,就拿刀在柱子上砍了一刀。现在回想,当初多么的不应该。老屋里,这一根根树木,如岁月的沉香般,让我陶醉。小时候顽皮,会用手去撬开一点柱子的木块,拿到鼻子跟前,轻嗅一缕幽香;那个时候,很喜欢这种带有香味的树木。或许,对老屋的情怀,在小时候,就深深的扎下了根。我是在老屋里出生的,二十年前,一阵婴儿的啼哭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老屋,又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家里人都非常的欣喜,爷爷奶奶可高兴了。作为长孙的我,得尽了所有人的宠爱。恍惚间,二十年过去了,眼前的老屋,留下一地的斑驳。
我家的老屋,记忆中,墙壁上总是会挂满东西。奶奶是个勤快的人,会把夏天的茄子、葫芦之类的切了进行晒干,等到秋冬季节,没什么吃的时候,就拿出来吃。还有家里收的芝麻、花生,如果没有地方放的话,就会用袋子把它们装起来,用根绳子把这些挂起来,挂在老屋的墙壁上。
老屋的西侧,还留有一米多宽的地方,和老屋等长。这里最开始是放些木头之类的,后来把木头搬了,就给改成了家禽舍,关些鸡鸭。等到鸡鸭生了蛋的时候,我就会去把蛋给捡了,便争着吵着要吃蛋,各式各类的,有煮蛋、闷蛋……最为喜欢吃的,就是找张纸,用水浸湿,然后把蛋用纸包住,放进灶坑里,吃完饭再来掏。用这种方法弄的蛋,非常好吃,特别的香。
这到家禽舍里捡蛋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母鸡还好,生的蛋一般都是靠近门口的位置,能用手够着。够不着的就找来根木棍,把鸡蛋慢慢的划过来。鸭子的蛋,有时候还得爬进去才能捡到。等我出来的时候,头上总是会带有蜘蛛网,甚至还有家禽的羽毛。捡蛋前,俯下身子,事先看看有几个,多的时候,那可壮观了。一排排的蛋,白花花的,可诱人了。
每次去捡蛋的时候,家里的大黄狗会跟在后面,看着我,摇着尾巴。大黄狗,是我儿时的玩伴,每次我放学回家,都会出来迎接我。大黄对家里的贡献可大了,那时候养的鸡鸭,放在院子里圈养,大黄来回巡视,保障安全。黄鼠狼来的时候,大黄狗眼睛放的贼亮,迅速起身,一下子就咬到黄鼠狼,用嘴咬着把它放到我跟前。出去玩的时候,大黄也跟在后面,屁颠屁颠的……
这一切的一切,至今慢慢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熟悉、温馨,定格在时光里的点滴,将美好的生活剪影,伸出手,仿佛就可以触摸到老屋的温度。还是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一切,恍如昨日。
爷爷走后,看守老屋就落在了奶奶的身上。我们那时候都不明白,奶奶干嘛非得守着这个老屋。后来建了新房子,奶奶执意要住在那儿,奶奶也不解释为什么,依旧像爷爷一样,喜欢坐在老屋的门口。我想,大概是在等爷爷回家吧。有时候,看到奶奶倚在老屋的门口,孤零零的,看着叫人一阵心疼。同老屋一样,经历了太多太多,沉默不语。
弥留中,我仿佛看到了爷爷,看到了当年的老屋,当年的生活情景。爷爷还坐在那儿,抽着自卷的香烟;奶奶在一旁,剥着豆子,旁边还有几只母鸡啄食。大黄狗,在老屋的门前忠实的守护着……
回忆家乡的作文600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