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应付完成的作文是不会得到老师的青睐的,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写好一篇作文,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寒山寺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寒山寺的作文篇1
8月6日早上,我们决定到寒山寺去玩儿,寒山寺我原来以为是在一座山上,其实不是的,寒山寺在苏州城外的枫桥镇上,原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来,是因为有两个著名的和尚到这里住了,一个叫寒山,另一个叫拾得,所以,这里改名叫“寒山寺”。后来,张继到这里住了一晚上,他睡在船上,听着敲钟,于是,就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所以,寒山寺变得更有名了。
我们一去寒山寺就先找枫桥,枫桥就是一个石拱桥,是一个弧形,不过桥已经非常非常的旧了,这个桥很普通,我们后来去的乌镇都有这种样子的桥,桥底下还有一条河,河的宽度差不多可以放三条船,下面还有很多人在划船,我们还在桥上面和船照了几张相呢!原来,张继那天晚上休息的那一条船就停在这个桥的底下。我和爸爸就去买票进去参观了。里面先看了大雄宝殿,然后,我们看到了钟楼,我们还花了5块钱敲钟呢!我敲的不是很响,可是,我爸爸敲的很响,比所有的人敲的都要响。我们还看了藏经楼,藏经楼的里面就是有很多和尚的佛像,然后,我在顶楼看到下面的飞檐上有很多硬币,我也想丢,可是,我又怕硬币滑下去砸到人了,所以,我就没有丢。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我看到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和拾得两位和尚提倡和合精神,就是和平与合作的意思。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来到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爸爸告诉我,两人的问答名句很有趣:“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寒山寺的作文篇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首诗描写了让人向往的江南深秋夜景,也让我对诗中的寒山寺有了浓厚的兴趣,一直想去那里看看。这不,机会来了,国庆七天假期里,我有幸去了寒山寺,并且收获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你们想听听吗?
来到寒山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桥矗立在正门前面,导游告诉我们这两座桥一座是枫桥,一座是江村桥。然后,我们来到了大雄宝殿,里面坐着笑看天下的大肚弥勒佛。看着他我有说不出的快乐,接着我们来到了侧殿,了解了和合二仙的故事。“和合”二字代表了和谐、包容的意思,也表现人们对朋友和合、夫妻和合、生活美满和和乐乐的期盼。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铜钟旁,上面刻画着很多我看不懂的文字和一些奇怪的图案,在我陷入沉思,思考这是什么的时候,导游说在每年的12月31日11点42分会举行祈福活动,这个活动里主持爷爷会亲自敲钟108下,108代表一年里的不顺利,敲一下消除一次,敲108下所有不顺、不快都会过去。
虽然寒山寺不见山,寒山寺也不大,只有七亩不到,但经过这次参观,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欣赏了诗句中的优美景色,真是到此一游、不枉此生。好期待下一次能在这里住上一晚,静静聆听钟声,好好感受诗中的意境!
寒山寺的作文篇3
自从学了《枫桥夜泊》这首诗,我做梦都想去寒山寺游一游,听一听那里的钟声。今年国庆期间,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
那天,我和妈妈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缓缓地向寒山寺走去,远远就望见一座雄伟的宝塔破墙而出,直入云霄。我不禁欢呼起来:“寒山寺,我来啦!”来到寒山寺门前,只见金色的墙上,“寒山寺”这三个古朴有力的大字特别引人注目。
走进寒山寺,只见殿宇辉煌,红墙覆地,古塔森然,钟声在袅袅的青烟中回响。和其他寺庙一样,这里有大雄宝殿、藏经阁等楼宇,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钟楼,因为据说当年张继听到的钟声就是从这里传出去的。我拿着妈妈给我买的票迫不及待地走进钟楼,发现里面人头攒动。朝前看,钟楼中央悬挂着一口古老的大钟,上面刻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纹。敲钟的木锤已经变短了,击打钟的那头秃秃的、毛毛的,露出了原木的颜色。随着钟声响起,一丝丝木屑轻轻地飘落,地上已经覆了浅浅的一层。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轮到我了。我拿起木锤,用力撞击大钟。只听“当——当——当——”三声浑厚绵长的钟声在我耳边响起。我心潮澎湃,不禁想道:在“江枫渔火对愁眠”的那个夜晚,张继是否也像我这样来敲过钟呢?
接着,我们参观了大钟楼。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块巨大的诗碑屹立在钟楼前,上面刻的正是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我激动地大声吟诵起来:“月落乌啼霜满天……”吟着吟着,我似乎看到了当年张继对着渔火吟诗的情景,体会到了他当时惆怅的心情。
从寒山寺出来,那古老的钟声仍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而张继诗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名句则铭刻在了我的心中。
寒山寺的作文篇4
今天,爸爸开车带我们全家去苏州游玩。一路上我们无比兴奋。
到了苏州第一站是寒山寺,天空下起了漂泊大雨,听妈妈说:“这场雷阵雨就像我们的脸蛋,说下就下,说停就停。”话音刚落,果真就停了,可真有意思啊!雨停了,树木成阴,空气清晰。我看到了许多的游客在观赏寒山寺的美景,有的游客不时从包里掏出相机,没走多久就听见“咔嚓,咔嚓”的拍照声。
听导游介绍,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闾门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了,原名“妙利普明塔”。传说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主持,改名为寒山寺。
寒山寺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门朝西开,这是为什么呢?导游说:“一是为了和西方印度的佛祖心心相印;二是京杭运河在寒山寺的西面,为了皇亲国戚从京杭大运河坐船来寺里烧香上下船方便;三是为了防止发生火灾时取京杭大运河的河水灭火方便。”
来到寺里远远就能听到钟声,导游说:“听到钟声的人能一生平安吉祥。”我特别高兴。接着我们登上了大雄宝殿,看到了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奇怪的是房顶上有很多钱币,于是我也把一元钱扔到了另一个房顶上,妈妈说:“我长大了能发大财。”我乐得笑开了花。
离开时让我想起了唐代张继写的一首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的作文篇5
寒山,古寺。
我同好友来时,是个午后,阳光温软慵懒。曳曳竹林掩映中,灰黄的土墙,暗沉的红瓦,檐牙高啄的,那是古寺云雾。
前有云一阁,后是云雾禅寺。禅寺前,雕刻着不知名古纹的黑色香炉升腾着袅袅烟雾,两边各排红烛狭长的黄焰颤抖在风中,任凭烛台落满蜡泪。黑木的镂门,红漆的圆柱前,清秀的小和尚着灰袍坐在阶上,温慈的老和尚着黄衫立在柱旁。静看灿黄阳光中浮尘涤荡。
陌生的面孔,许是许久不来的缘故,我倒莫名惊讶原来寺里也有和尚,这讶异也只是默默按捺在心中。觉着以“和尚”相称失了尊重,带有几分轻佻,又不知如何称呼。旁的阿姨唤的是师父小师父,我却又觉得平添别扭,干脆乖乖闭口不言。
直到问起,我才知原来这小师父竟只比我大上一岁而已。眼神飞快地掠过小师父,掠过他剃去毛发的头,几分怅然。他不过比我大上一岁而已。
好友喜爱交友,小师父也不是我以为的木讷羞涩,他们倒极快地交谈上了。小师父讲的是他入寺前的生活。小师父从灰袍里掏出手机,给我们看他以前拍的照片。人群环绕的赛场上,那时还留着利落短发的他摆出帅气有力的出拳动作,眉眼弯弯,笑容阳光,自信开朗——那是他一次柔道比赛后留下的照片。
“那个时候没想到现在会上山的啊。”小师父说道,表情并无变化,脸上依旧带着灿然大方的笑意,我却觉得他这语气里有失落。
照片里,他一身白色柔道服神采奕奕,如今一身灰袍空荡更显得身量消瘦。
照片一张张翻过,最后停在一张合照上,两排同龄人的少年穿着统一的白色柔道服,腰间潇洒地系着同色衣带。他指着这张照片轻声说,这是曾经他们队的队员。他说这话时,眉目舒展,眼角眉梢都带着淡淡欢欣,我猜他是想起曾经赛场上训练场上的生活了。
小师父对寺里的生活倒谈得极少。我只有大致猜想。偶尔摆弄摆弄手机,不常有下山的机会,诵诵佛经,打扫打扫寺里,平平淡淡地过着。但这只是我的臆想,事实怎样,还要问罢才知。
但不过是极短暂的一次偶然遇见罢了。后来空闲再去禅寺,没再见到。
我偶然问起好友,是否还记得那个小师父,她似是淡然地微笑,说,毕竟他的生活和我们不一样。
我想,尘世间,人群来来往往,庸庸碌碌也罢,没有哪两个人的生活会一样。但相同的是难以捉摸的戏剧性。我们永远不知下一瞬会发生什么,茫然也罢无措也罢,唯一能做的便是珍惜现在,把握现在了。
前些天借了本释戒嗔的《戒嗔的白粥馆》。小和尚戒嗔由于家里穷被送上山,开始的日子每天打扫了寺里后便仿佛无事可做了,戒嗔便坐在阶上,安静地看树上偶尔飘落的叶子,那时他是茫然的。释戒嗔是个神秘且智慧的和尚,他通过小和尚戒嗔的生活所见,那些施主的经历和苦恼,讲述禅意的故事,戒嗔也从而掌握这种生活方式。他告诉我生活的禅意要从生活本身中找。
我常追问自己是否找到,也常想那位小师父的经历怎样,想他现在如何。
而想起最多的是那样一个场景。
那天下午,那位老师父并未开口讲一句话,他自始至终只是立在红漆圆柱旁,含笑注视着我们和小师父。直到我们离去,他却开口了。他从容地低声诵起一段佛经。我是知晓的,那段叫做《大悲咒》。我不知他为何唱这首,也不知为何这时唱。也许兴起而歌,也许有什么别的也许。
而我唯独知道,当我和好友慢慢走出禅寺,听那诵声盘旋在禅寺上空之时,仿佛有朵白莲,悄绽心头。
寒山寺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