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让自己以的内心情感得到更好地抒发和表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肯定都写过作文的,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端午放端午节的作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端午放端午节的作文篇1
“起床了!”,一大早我就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醒,今天是什么节日?”端午节”“啊!”我准备回老家。
一路上,我看见花儿在摇曳;小草在微笑;树木在向我招手……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都往乡下赶。虽然我人在这里,但心已经在“粽子”里面去了。到了老家,我“六亲不认”,急忙问;“粽子呢?粽子呢?”全场的人顿时发愣,顷刻间,哈哈大笑,爸爸说;“你看你这个急性子,还想吃粽子……”,还没等爸爸说完,我迫不及待地问;“爷爷,粽子到底在哪里?”爷爷笑嘻嘻地说:“粽子嘛,你奶奶早就包好了,快去吃吧!”我风驰电掣地跑去“粽子的家”。一开门,我就看见大大小小的粽子在奶奶的“悉心照顾”下“逐渐成长”,一个个露出头,穿好衣服,拴好皮带,“粽大人”就诞生了!奶奶看见我的狼狈样说:“锅里有煮熟的粽子,去吃吧。”我赶忙从锅里捞起一个就吃。“哎,咋吃不动呢?”“它没脱衣服呢!不想让你这个贪吃的人吃呢!“站在门口的妈妈说道。我顾不着妈妈的话,只是把”皮”剥开了,“哎呀,咋这么烫呢?”奶奶长叹道:“慢点吃,还有呢,吃粽子细嚼慢咽嘛!”这时,全家都来了,我们坐在爱的桌椅上,吃着浓浓的有爱的粽子,谈笑风生,原本分散的家又在浓情的端午团圆了,我们全家的心被一幢幢房间包围着,永不分离。吃完粽子的我们,继续谈天说地,我们嬉戏,玩耍,分别时,恋恋不舍。啊!“我的端午之旅”结束了。可惜!
回想起来,我们难道是真的在吃这普通而又平凡的粽子吗?不!我吃的是爱的味道,我们全家一起感受爱,让万籁俱寂的世界变得欢声笑语、和和美美、甜甜蜜蜜,幸福永久、永不分离。浓浓的情在粽子中散发……
端午,明年我会回来的!
端午放端午节的作文篇2
快到端午节啦,有的小朋友背起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龙船下水喜洋洋。”有的小朋友呢?迫不及待的跑去问妈妈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也可以不问妈妈,我来告诉你。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当然还有赛龙船哟!
还有的小朋友不耐烦恼的说;“哼!光说习俗有什么意思?”不要着急,我来慢慢告诉你们一些端午节的活动。”
有的人从江河里扔粽子是纪念投汨罗江河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遗体。
小朋友们,要想知道更多端午节的知识,可以在电脑上查资料,也可以问问自己的长辈哟!
端午放端午节的作文篇3
这个星期六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和妈妈一同去了超市,在超市里我看到有许许多多有着五颜六色的礼盒,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些是卖什么的?”妈妈说:“你不知道因为端午节快到了吗,这是在卖粽子。”
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屈原的诗人。在端午节里主要的活动是包粽子和赛龙舟。我说:“妈妈,我也要包粽子、赛龙舟。”
妈妈笑着说:“过几天,在夹河里就有龙舟赛,到时候妈妈带你去看。我可以教你包粽子。”
我和妈妈买了包粽子用的糯米和粽叶,回家后妈妈把买的东西都放到了水里泡着,妈妈说要泡一天,哎呀,急得我在厨房里转来转去的。
第二天,我早早的就催着妈妈包粽子。妈妈把粽叶在桌子上放平了,从一头开始往上折成三角形,再折一下就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漏斗,妈妈把泡好的米、花生和大枣装进去,然后用粽叶一层一层的包好,再用线把三个角绑住,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做,哎呀,怎么回事,怎么裹不住呀,米都跑出来了。看妈妈做起来那么简单,怎么我做就这么难呢?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做了三个粽子,一个送给妈妈,一个送给爸爸,还有一个送给我自己做端午节的礼物。
这个端午节真有意思呀!不但迟到了美味的粽子,妈妈还夸我爱劳动,是个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只可惜没能看到赛龙舟,明年的端午节,我要吃粽子看龙舟。
端午放端午节的作文篇4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
站在日历前反复确认,没错,今天是端午节。“耶!太棒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时,我闻到了从厨房里飘来的粽子清香。顺着香味来到厨房,妈妈正把糯米、红豆、绿豆、红枣和花生包到竹叶里,再用细线把粽子捆绑固定,一个好看的粽子便诞生了。
我看得心痒痒,也想动手尝试一下,于是满怀期盼地看向妈妈:“妈妈,我可以试试包粽子吗?”“当然可以啦!”妈妈微笑着回答。
我立马拿起两片粽叶,学着妈妈刚刚的样子包了起来。我先把粽叶围成漏斗状,然后往里面填充馅料,但就在最后一步的时候,里面的馅料却不听话地漏了出来。一次,二次,三次还是失败了。我既不解又不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为什么就是不能成功?妈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轻声说道:“先把一颗红枣放在最下面,把口堵住,就不会漏了。”我照着妈妈说的方法,先把一颗红枣放在最下面,再放入其他食材。成功了!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粽子,心里甜滋滋的。
我和妈妈火力全开,没过一会儿,我们的眼前就堆起了一座“粽子小山”。包好之后,妈妈把粽子放入锅中起火蒸熟。渐渐地,粽子的清香从锅中溢出来,直往我的鼻子里钻。“真香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时间到了,粽子蒸熟了,妈妈把粽子拿出来,放在盘子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啊!好烫啊!”我大叫着,连忙把手松开。妈妈忍俊不禁,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道:“小馋猫,看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了。过了一会儿,粽子放凉了一些,我拿起粽子拨开粽叶,晶莹剔透的糯米、软糯可口的红豆和绿豆、香气四溢的花生和红枣,咬下一口,清甜的滋味在口中散开,太好吃了!
吃着粽子,我问道:“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妈妈满脸严肃地答道:“在战国时,楚国大臣屈原主张改革内政,但遭到贵族反对,受到诬陷、排挤,被流放到汩罗江。后来,秦国攻打楚国,把楚国消灭了,屈原听说后大为悲痛,便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着大石头投江自尽,以身殉国。当地百姓急忙划船营救,但始终没有找到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便把五月初五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后来,划船活动也发展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怕蛟龙和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还把米团投入江中,吸引蛟龙和鱼虾,于是形成了吃粽子的风俗。”听完了妈妈的话,我不禁对爱国诗人屈原肃然起敬,对端午节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真是一个难忘的节日啊!
端午放端午节的作文篇5
五月初五是我国的端午节,根据传统,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看龙舟赛。
包粽子
端午节早上,奶奶和妈妈就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红豆、糯米、肉、粽绳。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奶奶拿起两片粽叶交叉放,卷成一个洞口,把红豆、糯米、肉混在一起,放入合适的材料,把接口处的两顶端的粽叶盖好,用手拿紧,再拿出一条粽绳熟练地绕来绕去,接着把粽子绑紧,打上一个结,做好了一个,奶奶和妈妈又接着继续做。我看完后,觉得挺简单的,也学着做起来。我也模仿着奶奶一样,把粽叶包成个小洞,然后把材料放进去,可是,由于我拿得太紧了,材料从口里漏出来了,搞得满桌子都是。我并没有泄气,我又按刚刚的做法做,这次我可小心了,手的力道不轻不紧,再拿起粽绳慢慢卷,最后打上个结就ok了!我把包好的粽子给妈妈看,妈妈说不错,虽然丑了点。我听后,笑了。
吃粽子
包好粽子后,奶奶就拿去煮。大约十分钟后,煮好了,奶奶端着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我拿起我包的粽子咬一口,好好吃!
赛龙舟
吃过粽子,我们全家去金沙湾看赛龙舟。到了金沙湾,已经开始赛龙舟了,只见有许多条龙舟在海面上有秩序地划,每条龙舟上都有22个人,分别在两边划桨,“一二一,”他们在龙舟上边划边整齐地喊着,围观的人们都在为他们的表演而喝彩。龙舟上擂鼓的叔叔敲得更响了,回声响彻海上,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旋律。
赛龙舟结束了,但人群还在回味着刚刚赛龙舟的情景,我们都很期待下一年的端午节!
端午放端午节的作文篇6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我们村一年一度的赛龙舟了。
农历五月初六是家乡的龙舟节。我刚吃过粽子,就和我的爸爸妈妈、哥哥一起来到潢涌河边看赛龙舟。河两岸人山人海。
下午2时,比赛开始了,龙舟随着鞭炮声起,来自各村的12条龙舟一字排开。锣鼓声霎时震耳欲聋。河两岸顿时沸腾起来,升空的气球、迎接的彩船、划过的龙船……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你们看呀!那些龙舟多么威风呀!像凯旋归来的胜利者。挠手们分别穿着红短衣、蓝短衣、黄短衣、白短衣、青短衣……头上绑了块白布,上面写了几个字——“奋斗!奋斗!努力奋斗!战胜困难!”他们如同**一样威风。比赛到了紧要关头,人们的心开始紧张起来,突然,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呐喊声,我放眼看去,原来是下二村旗子的红队落后了,在观众的的支持下,挠手们更沉着了,拼命地划着,下二村龙船,迎着汹涌澎湃的浪花,“踏着”乘风破浪的强风,在潢涌大河上划出一条长长的水纹,冲上了前头,其它龙船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追我赶。最后,下二村龙船一举夺冠。队员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鼓舞广大群众。
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时代的战国时期,那时,七个皇帝各镇守一方,分别是:楚国、燕国、秦国、鲁国、齐国、魏国、赵国。其中,北方的秦国最为强大,虎视眈眈地想吞并其它六国,想成为中华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国与齐国合并攻击秦国,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听的屈原劝告,还把屈原逐出楚国。最后,楚国被秦国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见楚国人民流离失所,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胸中抱着沉甸甸的大石头跳到旧罗江自尽了。楚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后难以置信,纷纷划着小船去救他,又害怕旧罗江中小鱼伤害屈原的尸骨,所以,楚国人民用小竹筒装满糯米饭菜,希望江中小鱼不要伤害屈原的尸骨而吃楚国人民做的糯米饭菜。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赛龙舟需要队员们同心协力、奋力拼搏才能划得快,它宏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精神。
端午放端午节的作文篇7
“5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说的就是大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在战国时期一位大诗人屈原所说楚国的都城被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在阴历5月初五这天他来到汩罗江边,怀抱石头,投江自尽。楚国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悲痛。他们含泪划着船来打捞屈原遗体,还把粽子扔进江里喂鱼,期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躯体。后来大家为了纪念屈原,就把5月初五定为了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姥姥都会包粽子给大家吃。姥姥和母亲先买了一些新鲜的粽叶,清洗干净。先放进热水里煮一会儿,同时将筹备的糯米浸泡好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姥姥先选取两片粽叶,从中间把叶子卷成圆锥状,接着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米,猪肉,最后用棉线绑住,一个粽子“婴幼儿”就诞生了。姥姥喜欢依据每一个人的口味包不一样的粽子:我喜欢蛋黄粽,母亲喜欢肉粽,姥爷喜欢板栗肉粽……姥姥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还没有等粽子出锅,空气中就已经弥漫着粽子的香味,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恨不能立马拿出来大饱口福。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应具备的活动。看,河上停着十几条颜色各异的龙舟,龙舟上的健儿个个意气风发,好似出征的战士。比赛刚开始,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你追我赶,哪个也不甘心落后。每条龙舟上的指挥员站在船头,伴随铿锵有力,步伐鲜明的锣鼓声。双手挥着蒲扇,鼓动队员向前奋进。站在两岸的观众们,也是个个神采奕奕,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一条条奋力前进的龙舟,心情像大海般波涛起伏。
端午节那天,姥姥家门上还会插艾叶,姥爷在角角落落里喷上雄黄酒。听母亲说,艾叶和雄黄有辟邪驱瘟有哪些用途。
吃粽子,赛龙舟……这部分风俗一同编织了一个热闹的端午节。
端午放端午节的作文篇8
旧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老北京人习惯俗称为五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初"同义,"五"、"午"相通,按地支顺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亦称"端阳"。
端阳节始于年龄战国时代,起源于江南,由来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说法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宋代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为"忠烈公",正式将五月五日端午节赋予纪念屈原的意义。抗日战争时又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端午节时,在南方讲究举行"龙船竞渡",在北京明清两代则讲究"熙游避灾"。初五日上午,群进天坛"避毒",天坛是祈年圣地、各胜,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游乐;过午,有的到鱼池或高粱桥、满井、草桥、积水潭等处"饮醵熙游"。
端午应节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枣粽子,蘸白糖吃。时令鲜品是樱桃、桑椹。糕点展卖一种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桃酥式的圆糕点,叫"五毒饼"。人们以这些时鲜和应节糕点用来上供或互相送礼。
北京人俗谓"善正月,恶五月"。因五月天气温热,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师符和钟馗像来镇宅、驱避"邪祟"。清人柴桑《燕京记》云:"(端午)前数日,肆间用黄纸盖朱印,或绘天师、钟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购而粘门上,以逐祟恶。"从五月初一起,各家还将菖蒲、中小学生艾草插在门的两旁,一曰"蒲剑",一曰"艾虎",也为辟邪驱瘟。为辟邪,京城端午时,人们还纷纷买蒲鞋穿上过节。
端午节还有"扔灾"一说。节前,手巧的妇女以五彩绫罗制成小虎、葫芦、樱桃、桑椹、瓜豆、葱、蒜外形,用彩线串起来,五月初一那天系于小儿的钗头或背上、胸前;小姑娘还用硬纸条叠成菱形"粽子",缠上五彩丝线,戴在身上,通称"葫芦"、"续命缕"。到了五月初五午时之后摘下来,连同贴在门楣上的剪纸葫芦揭下来,一起仍到门外,叫"扔灾"。
节日期间,人们还要饮黄酒,在小孩头上用雄黄画一"王"字,有的还用雄黄涂小孩的耳鼻孔,说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虫钻到耳鼻孔中往。
端午放端午节的作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