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清晰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把握课堂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案的书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课堂上的各种突发情况,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高中国画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高中国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热带鱼的各种形态和丰富的色彩。
2.尝试用手掌印、棉签添画的方法表现热带鱼,进一步了解宣纸的吸水性。
3.注意不弄脏衣物,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有关热带鱼的录像或图片。
2.国画颜料、图画纸、宣纸、棉签、排笔等。
活动过程
1.播放热带鱼课件,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热带鱼的形状和色彩。
教师:你看到热带鱼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身上有哪些漂亮的颜色?
2.师幼共同讨论热带鱼的画法。
(1)幼儿比较图画纸与宣纸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宣纸的吸水性。
①教师:今天我们要用宣纸作画。你们看看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一样?
②师幼共同实验:用蘸水的排笔分别在图画纸和宣纸上按住不动,数5下后看变化,了解宣纸的吸水性特征。
(2)幼儿尝试用手掌印出热带鱼。
①教师边念儿歌边在宣纸上印出手印,并用棉签添画上眼睛,引起幼儿的印画兴趣。
教师念儿歌:小手小手真能干,颜料盘里蘸一蘸,按一按,变出小鱼真好玩!
②师幼共同讨论:哪里像热带鱼的尾巴?哪里像鱼鳍?哪里像热带鱼的头?
(3)根据幼儿的意愿,教师用棉签添画出爱跳舞的水草。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l)幼儿边念儿歌边印画,教师启发幼儿用单手印出不同方向的热带鱼,并用棉签添画上眼睛。
(2)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在印画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4.集体欣赏评价,结束活动。
(l)教师:你最喜欢哪条小鱼?你觉得它在于什么?
(2)教师:看一看哪些小朋友画完后身上最干净?
高中国画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教师直观演示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正确讲述各种色彩的名称。
2、根据幼儿儿歌的两段体的结构特征,尝试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仿编儿歌。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章白纸、一盒油画棒。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3、白纸一张贴在黑板上。
活动过程:
1、通过演示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1)教师(出示一盒油画棒):这是什么?你知道笔有什么用吗?
(2)教师(拿一支粉红色的油画棒):这是什么颜色?"粉红色,画一画",请你们看一看我画的是什么?
(3)教师在黑板上快速地画出一棵长满桃花的桃树。
(4)出示桔红色粉笔,采用同样的方法,边演示画一个太阳,边念儿歌,同上方法,表现儿歌的第三、第四、第五段。在出示一支支油画棒的时候,重点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油画棒的名称:桔红色、翠绿色、蔚蓝色、五颜六色等。
2、学习朗诵儿歌《画一画》。
(1)教师完整地朗诵儿歌,启发幼儿跟随老师一起看图朗诵儿歌。
(2)带领幼儿重点帮助正确讲述油画棒的色彩名称。
(3)引导幼儿与教师轮流接说儿歌,教师念一句,幼儿念第二句;然后交换念儿歌。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教师:我们每个人豆油许多彩色笔,你想用什么颜色的彩色笔画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教师用相应颜色的油画棒在纸上用简笔画记录下来,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句型结构仿编诗歌,并带领大家连贯地朗诵仿编的儿歌。
4、幼儿操作活动:画一画。
启发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纸上画画,并与同伴交流,最后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前面的黑板上,请小朋友们一起连贯地朗诵仿编的新儿歌。称赞幼儿积极参与的表现和美丽画面。
活动反思:
画一画这节课实际上是对正比例图像的教学,对于本课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的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针对课标要求和前一节课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掌握,本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表格-关系式-图像来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中,我主要让学生先读懂图的意思,如横轴竖轴表示什么,各个点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经过了解之后让学生连接各点,谈谈自己的发现,学生会形象地看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分析图像,加深了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减少学生枯燥的学习,节省了时间。
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操作的空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在整堂课的思维上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高中国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梳子不仅可以梳头,还可以用来刷画。
2、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让幼儿学习用梳子刷画,体验用不同绘画工具绘画的乐趣。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四幅范画:第一幅画:由蓝颜料自上而下刷的一幅画。第二幅画:由绿颜料刷一棵树。第三幅画:由黄颜料转圈刷成的半圆形。第四幅画:由大红色刷成的一幅画,上面是圆形,下面是半圆形(像人的背影,像火箭,像太阳等)。
2、红、黄、蓝三种颜料,小勺子,抹布,每组各一份;每人一个梳子,一张白纸。
3、音乐磁带《我有一双小小手》、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手拍拍》,引出今天绘画的工具。
1、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手拍拍》。
2、我们都有一双小小手,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小朋友们你们的小小手都能做什么呢?
小朋友讨论:刷牙、洗脸、梳头等。
小结:小朋友的小手很灵巧,能洗脸,能梳头,小朋友知道梳头使用什么工具吗?(用梳子)。梳子不但能梳头还能刷画。
二、出示范画,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漂亮的画,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像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每幅画各像什么。
师:这些画上面一条条的线是用什么画的昵?
师:那么梳子是怎么画画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三、示范讲解:
1、第一幅画:我想画《蓝天》,应该先做什么?
引导幼儿说:先用小勺子舀上蓝颜料倒在纸上,再用梳子有齿的一面刷,就会出现一条条的线(横着刷)。我在蓝天的下面画草地,先用小勺子舀上绿颜料倒在纸上,然后用梳子竖着刷。我还想在草地上画上大树,同样先倒上褐色颜料竖着刷,然后倒上绿颜料用梳子斜着刷两下。小朋友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刷出不同的树,还可以在草地上刷出小花等。
2、教师小结:老师用梳子横着刷出了蓝天,竖着刷出了草地,斜着刷出了大树、小花,小朋友你想刷幅什么画呢?
四、动手刷画:
1、幼儿认识刷画用具:颜料盘、梳子、小勺子、白纸、抹布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2、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刷画内容,有代表性地提问幼儿说说自己想要刷一幅什么画。
3、鼓励胆子小的幼儿大胆作画,教师可帮助其完成作品。
4、教师随时找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达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五、教师讲评:幼儿将作品贴到展板上,幼儿边贴边告诉老师作品的名字是什么,教师再次组织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找出颜色搭配的漂亮的画,给以鼓励。
2、教师引导幼儿找出画面安排得当的作品,给以表扬。
3、教师引导幼儿找出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以讲解。
师小结结束活动:今天小朋友们用梳子刷出了许多很漂亮的画,以后我们继续观察,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画出更漂亮的'画。
下来我们把自己的梳子拿到水龙头去冲洗一下,让小梳子再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为大家梳头,把小朋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好吗?然后带幼儿到室外洗小梳子。
课后反思
我是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的这节课,主要是想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让幼儿学习用梳子刷画,体验用不同绘画工具绘画的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问题主要出在我的身上。
总结如下:
1、范画的指向太过明确,导致幼儿盲目的跟从教师的做画方式,限制了个别幼儿发展个性化的创造。
2、对不同画的评价不够全面,这好象是我一贯犯的老毛病,叫做知错不改。鼓励幼儿共同探索,找出更多适合锡箔纸画的方法。
3、结束活动这一环节比较仓促,感觉没有上次雪花的结束环节好。
高中国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水墨动画,观察猴子的不同动态,感受猴子的调皮与机灵。
2、能用“七步法”画出猴子的主要特征。
3、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积极参与同伴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猴子捞月》,大致了解故事内容。
2、水墨动画片《猴子学样》、 《猴子捞月》片段。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水墨动画片《猴子学样》、 《猴子捞月》片段,观察猴子的不同动态。
教师:动画片里的猴子长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谁来学一学?
2、观看动画截图,师幼一起分析不同动态猴子的结构特点。
(l)教师:躺着的`猴子身体是什么样的?头又是什么样的?尾巴呢?(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其他动态的猴子)
(2)教师:除了动画片里的样子,猴子们还有可能做哪些事情?又会是什么动作呢?
3、师幼共同讨论猴子的画法。
4、幼儿创作。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用“七步法”画猴子,鼓励幼儿尝试多种画法和色彩。
5、集体欣赏、。
引导幼儿侧重从猴子的动态上进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高中国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中锋画圆、侧锋染色的方法画出向日葵的花盘。
2、继续运用点按的方法创作大面积的向日葵。
3、在创作结束后,能将笔、调色盘等洗于净,并放回指定位置。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向日葵。
2、课件:有远近变化的向日葵图片多幅。
3、大小不一的毛笔若干支,宣纸,黄、绿、褐等国画颜料。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向日葵图片,感受大面积的向日葵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
教师:画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花瓣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花蕊又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向日葵是黄颜色的,花蕊是褐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2、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1)教师:用什么颜色来画向日葵?向日葵可以怎么画?
(2)基本画法:用大白云中锋勾线画圆表示花盘,再染色;用笔肚朝花盘,同着花盘按一圈,画出花瓣;用小勾线笔蘸浓墨点画出花蕊。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4、集体欣赏、交流幼儿的作品。
高中国画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的第一课。作为绘画分册的开篇之作,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有一初浅的认识。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千百年来,在我国画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念。安排本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继续提高鉴赏能力;启下:为第二课和第三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欣赏、对比分析、体验等方法对中国画的工具和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历代传承、发展至今的创作理念和美学最求等中国画知识有所认识并可以使学生试着自主分析和理解。
三、情感与价值:
通过本课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
教学难点:
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论和美学追求 。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中国画作品和工具实物
教学方法:
欣赏、归纳、讲评、对比、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幅古代中国画作品,一幅现代绘画作品和一幅当代中国画作品。
提问:你对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1、民族文化的瑰宝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课件展示:两幅油画作品与两幅中国画作品对比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中国画的独到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 书 画 印融汇在一起,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2、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板书)
提问:文房四宝是什么?哪里产的最好?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文房四宝:
笔:以产于浙江湖州的 湖笔。
墨:产于安徽歙县的 徽墨 .
纸:产于安徽泾县的宣纸
砚:产于广东高要端溪的端砚
3、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课件展示: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和张大千《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
学生欣赏
提问:从这两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画笔墨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a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板书)
徐渭擅长泼墨法,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追求气韵,墨色滋润淋漓、奔放流动,表达了他炽热激情的情怀,徐渭的画风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画丰富的 笔法:
勾、勒、皴、擦、点等
中国画多变的墨法:
五墨:焦、浓、重、淡、清。
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技法有:烘、染、破、泼、积。
4、中国画在布局上有那些独特的特点呢 ?
课件展示几幅中国画
教师总结:
诗书画印有机的结合。
中国画讲究布局,布局中包括画题、题文,作者名号,创作时间、地点等文字。使观赏者能通过题款深入了解作品和作者。
题款用印要与作品风格相互协调,工细的 作品要书写工整的字体,粗放的作品宜富于变体。
用印也 很讲究,姓名章界在 题款后面,一至三方为好,多则俗气。
5、中国画丰富的笔法和墨法以及诗书画印有机的 结合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是 什么呢?
独特的创作理论和美学追求。
齐白石及其艺术成就:
著名现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名璜,小名啊芝,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当国木工,工余时自学绘画,二十七岁时才拜师学书画,继而学诗和篆刻。四十岁以后五次出游大江南北,
积累了不少的创作素材和画稿。六十岁定居北京,实行画风大转变,到晚年时期,他的绘画艺术达到顶峰。
他对绘画艺术最突出的贡献是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总之: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是这样,画山水气韵生动却不真似,画出人物情态传神却与真人有异,画红花墨叶鲜丽却不失雅韵正是这不似之似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特点。也正是因为中国化追求造型传神,气韵生动,使得中国画能 够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熠熠生辉。
三、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课板书,师生以此共同总结学习要点。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中国画的笔法墨法。
2、谈谈你对中国画的认识。
高中国画教案6篇相关文章:
★ 高中作文6篇
★ 素材高中作文6篇
★ 独立高中作文6篇
★ 高中作文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