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关注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出色的教案会促使教师们相互启发,激发创造力,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集合与并集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集合与并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锻练跳、钻、垮、跑得技能及身体平衡力。
2、通过游戏,体验成功为红军送粮食的自豪感。
3、增强集体荣誉感,感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平衡木一个、跨栏两个、轮胎四个、隧道袋两个、蓝色大框三个,沙包若干(粮食)
2、欢快的音乐《牛仔很忙》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牛仔很忙》做热身运动
教师带着幼儿随着音乐一起做热身运动
二、学本领“跳、钻、垮、跑”的技能及身体平衡力
(1)教师:今天接到通知说红军叔叔们的粮食快用完了,需要我们班小朋友帮忙去送粮食,你们愿意吗?
(2)教师:但是在送粮食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学会几项本领才能安全送达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练习跳,钻,垮,跑及走平衡木保持身体平衡力的`技能。
1、教师示范跳,钻,垮,跑,走平衡木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2、将幼儿分为组进行练习
三、“我为红军送粮食”,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及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
(1)将幼儿分为男各两组,听口令,当教师吹响口号时,每组的前两位幼儿背着粮食越过障碍物,到达终点时将“粮食”放置粮食仓中(蓝色大框)然后跑回至队伍的最后面,下一位开始幼儿继续送“粮食”,(在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幼儿不能一次性坚持完成,如:在跳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幼儿坚因为累而坚持不下来便改为走,走平衡木时刚开始未能完整的的走下来,总会有脚踩到地面上失去平衡力等等老师要采取鼓励,激励的方式,或是和小朋友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喝彩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不怕困难,努力坚持就会成功。)
(2)游戏一:哪一组先将粮食送完哪一组获胜
(3)游戏二:在规定的时间里,哪一组送的粮食多哪一组获胜
(4)游戏三:选出最强的一组男和一组女进行比赛,哪一组先将粮食送完哪一组获胜(规则:每次送粮食一位幼儿只能拿一袋粮食)
(5)教师总结
四、随着轻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放松运动
(1)放松运动
(2)教师:今天我们为红军叔叔们护送粮食,红军叔叔们非常开心,他们让我代替他们感谢小朋友的帮助,谢谢大家!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讲述有关红军的小故事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以“为红军送粮食”为主线,引导幼儿前路坎坷会遇到困难而需要学习跑、跳、垮、钻、的技能及身体的平衡力,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几项技能,在比赛中也增强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锻炼了幼儿不怕困难敢于坚持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集合与并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提高幼儿的应变本事和游戏动作的敏捷性。
3、经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本事,锻炼他们的个人本事。
5、使小朋友们感到欢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哨子一个,大红苹果卡片若干
2、自制帽子若干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慢跑一圈,指导幼儿做简单的热身动作。
1、导入游戏
小朋友们,今日我们一齐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它的名字叫“传帽子”,我们今日要看看那位小朋友表现最好,今日教师就奖励给他一个红红的大苹果,给幼儿出示大苹果卡片。你们可要好好的参与啊!!
2、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并和部分幼儿一齐模拟表演其他幼儿认真看。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排成八字形,各行派头的幼儿前面有10顶帽子,游戏开始后,各行派头的幼儿将第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后,第二个幼儿立即从第一个幼儿头上把帽子摘下来戴在自我的头上,后面的幼儿以此传下去。当第一名幼儿帽子被摘下后,他立刻又拿起了放好的第二顶帽子,同样依次传下去,直至10顶帽子传完为止,传得快的小组为胜。
3、开始游戏
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以教师的口令为信号,游戏开始。幼儿紧张而忙碌起来,看到帽子快速而紧张的在幼儿手中传递着,孩子们也充斥在游戏的氛围中。
活动反思:
幼儿都十分喜欢传帽子这个游戏,在游戏中,感受了大家一齐努力,大家一齐做游戏的氛围,并且都在为本小组的胜出做出了自我的努力。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团体合作,理解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获取了游戏的欢乐,锻炼了自我的自信心。
幼儿园集合与并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鼻子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感知,知道鼻子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3、懂得要爱护我们的鼻子,了解保护鼻子的一些方法。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ppt、镜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捏着和不捏鼻子与孩子们打招呼:孩子们,比较一下老师两次问好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听不清楚呢,我们今天一起去发现。
二、了解鼻子的基本特征。
1、孩子们,你看,老师画了一样东西,可是我要你们边看边猜,看看老师画的是什么?看谁猜的快哦。(ppt1:出示画的鼻子)是山吗?
2、对了我画的是鼻子,那你们刚刚看到的第一笔像山一样的其实画的是鼻子的哪儿?(鼻翼)鼻子的这些地方叫什么呢?(师指鼻孔、鼻尖、鼻梁、)
3、你有鼻子,我有鼻子,后面的老师也有鼻子。我们的鼻子都是一样的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镜子,请你们轻轻地从椅子下拿出镜子我们来照一照,也可以两个娃娃互相看看、比一比发现一下。你的鼻子和他的比一比、你的和老师的比一比(师与幼儿共同照镜子比较,有意指导:你的鼻子好尖呀,你的好大呀,好圆、好长)。
请你们轻轻的把镜子放到椅子下。发现了什么,哪儿不一样?
哦,按形状分,有圆的,还有什么不同的?
按大小分,有大的有小的,谁有不同的意见?
按长短分,有长的有短的。观察的真仔细。
原来我们每个人的`鼻子都是不同的,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挺、有的扁。
师小结:我们按形状、大小给鼻子分了类,有鹰钩鼻、狮子鼻、蒜头鼻、塌鼻子、朝天鼻等。(ppt2:各种鼻子:鹰钩鼻、狮子鼻、蒜头鼻、塌鼻子、朝天鼻)
4、我们每个人的鼻子虽然都不一样,但是都有几个鼻孔呢?哦,都有两个鼻孔。唉,我在想呀,如果有一个、三个、四个鼻孔会是什么样的呢?(ppt3:展示一、三、四个),像怪物,多可笑,多滑稽呀!老师告诉你们呀,我们生活中有人因为残疾,真的就只有一个鼻孔,但是我们不能嘲笑他哦。
5、请小朋友互相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的鼻孔,两个鼻孔总是挨得很近呢?还是分得很开?(ppt4:分开的鼻孔)这样子很奇怪是吧。两个鼻孔就像好朋友相亲相爱总是挨得很近。
幼儿园集合与并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愉快地想象和表现刷子的舞蹈。
2、在比较、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刷子的特征和用途。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把牙刷。
2、车刷的dvd资料、擦窗的专业表演。
3、音乐《洗澡》
活动过程:
(一)、跳洗澡舞。
师:天气热了,我出汗了,我们来洗个澡吧!(跳洗澡操)
讲讲为什么要洗澡。(使身体变干净)
身体脏了要洗澡,那么牙齿脏了怎么办?(刷牙)
那么牙刷是怎么跳舞的?
(二)、热闹的刷子舞会.
1、出示牙刷、杯子刷、床刷、窗刷,讲讲用途。
·欣赏dvd中的车刷,交流有关车刷的经验。雨刷是怎么跳舞的?
·看专业擦窗子的表演。窗刷是怎么跳舞的?
2、跳刷子的舞蹈。
“今天我们就和刷子宝宝一起开个热闹的舞会吧!”
眼睛看到老师拿起什么刷子,我们就来表演什么刷子的舞蹈,好吗?
牙刷舞
·欣赏并模拟教师扮演的小牙刷的舞蹈。(重点观察: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做牙刷——手指)
车刷舞
·自由创编小车刷的舞蹈。
(教师提示:你用身体的`什么部位表演车刷的舞蹈——手肘)
窗刷舞
·尝试集体创编窗刷舞。
(教师提示:你用身体的什么部位表演窗刷的舞蹈——手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刷子的本领真大呀!除了刷子,我们还能用什么工具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干净呢?”。
鼓励幼儿发散思维——扫帚、抹布、鸡毛掸子等。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能主动回答问题,能大胆表现刷子的动作,活动中气氛很好,幼儿的注意力也很集中。
但是活动的内容偏向科学,因此没有完整的倾听音乐。
幼儿园集合与并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喜欢的方式排解自己独自在家时的害怕心理;
2.能辨别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和危险行为,知道一个人在家时的基本安全事项。
活动准备
1.故事《一个人在家》录音及图片;《有人来敲门》图片。
2.布置家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克服一个人在家时的恐惧心理
——故事里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时害怕吗?他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心情怎么样?还害怕吗?
——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在家时你会害怕吗?害怕时你准备做些什么事情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害怕?
——小结:一个人在家时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画画、看书、搭积木,就会感觉时间过得更快,慢慢地就没那么害怕了。
观察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在听了故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了解如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排解独自在家时的害怕心理。
二、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了解独自一人在家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那一个人在家时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出示图片)有人来敲门时应该怎么办?
——小结:独自在家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不玩火、不玩电源插座、不爬窗台和阳台;当有人来敲门时一定要问清楚是谁,陌生人敲门时千万别开门。
观察指导要点: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讨论,知道一个人在家时的基本安全事项。
三、模拟情境游戏:独自在家不害怕
游戏玩法:两人结伴,一人当爸爸一人当宝宝,“爸爸”上班去了,留“宝宝”一个人在家,“宝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爸爸”回家,教师扮演陌生人随机敲宝宝的门。
观察指导要点: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再次了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排解独自在家时的害怕心理,并知道一人在家时怎样保护好自己。
幼儿园集合与并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按数量卡片分类和按数量排序,进一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含义。
2、了解小树的生长过程,有初步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数字1―4,有初步目测4以内数的经验。
2、学具:相册模板16个,相应图片16套;教具:相册、照片范例。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树妈妈给树宝宝拍了许多照片,你们想看吗?
师:我们来看看,它都给小树拍了哪些照片。
(2)出示小树相片,幼儿感受照片上小树的不同数量和不同的生长阶段。
①出示“小芽”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的照片吗?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小的时候它叫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小芽)
师:这是小树在小芽时候的照片,是几个小芽?(目测小芽的数量)
②出示“种子”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它们还是树宝宝很小很小的时候,躺在泥土里的时候的照片。有几颗种子?
③出示“大树”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是几颗大树的照片?
④出示“小树苗”的照片。
师:那这个是什么时候的照片呢?叫什么?
师:是几颗小树苗?
⑤幼儿目测其余照片的数量。
2、按数量分类整理相册。
(1)观察相册,准确认识数字1、2、3、4。
师:树宝宝拍了这么多的照片,大树妈妈觉得有点乱,想请我们小朋友把这些照片一起整理到漂亮的'小树成长相册里。你们想不想帮助大树妈妈啊?
(2)出示数字1―4,理解数物匹配。
师:我们帮她整理到这样一个成长相册里。(出示成长相册)
师:我们看小树苗有单人照,有双人照(两个小数宝宝的),还有更多小树宝宝的,你们觉得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么?怎么表示?
师:那一颗小树苗可以用几来表示?幼:1。(出示数字1)
师:两个小数的合影呢?幼:2。(出示数字2)
(同样方法引出数字3)
师:4怎么表示,表示几个小树宝宝的合影?幼:4个。(出示数字4)
(3)鼓励幼儿找出所有与数字1相同的照片。
师:相册里有了1、2、3、4,那后面呢还要插几张相片。就要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到底在1后面放哪些树宝宝的照片更合适。
师:待会汇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小的成长相册,请你们呢把1后面合适放哪些照片插 进去。
(幼儿操作)
(4)展示幼儿的成长相册。
师:请小朋友上来再大相册上摆摆你是怎么排照片的?并且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
师:还可以怎么排?你为什么这么排?
师:她们谁排的更合适?为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展示讲解幼儿的成长相册)
师:1颗种子、1颗嫩芽、1颗小树苗,1颗大树,那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幼儿说一说)
师:原来1可以表示许许多多都是1个的物体。
(5)请一个幼儿尝试排列数量2.
师:她是按照什么顺序放的啊?(出示从小到大的标记)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师:大树妈妈觉得你们这样放真好,她很高兴!待会请你轻轻地到前面来把你的成长相册拿回去,先把数字1后面的相册调整好,再把它排完。整理好后把成长相册给客人老师看一看,看看他们会不会满意,如果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请你再调整一下。
幼儿园集合与并集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知道5分成两份有多种分法,初步掌握用简图和数字图记录分法。
2、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发幼儿学习5的组成的兴趣。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将5分成两份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5颗糖,卡片1——4,
2、老师:卡片数字、分合式卡、水果糖等
活动过程
1、情景故事:帮猫妈妈把5颗糖分给小黄猫和小黑猫,可以怎么分?
2、幼儿动手操作
3、全班汇报:你怎么分的?到前面来分给大家看。师示范用简图和分合式的方法记录分法。引导幼儿完成5的四种不同分法,并指导幼儿用简图和分合式记录分法。
4、小结:5颗糖分给两只小猫,可以有四种不同的分法。指导幼儿读分合式。
5、游戏:数字宝宝躲起来了。
6、游戏:打数字卡片牌。
7、情景游戏:找朋友。
教学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思考,能够积极和老师配合活动,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将5进行各种各样的分解。
3、幼儿对本次活动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动手去操作。
小百科:5(发音:中文 wǔ 英文 five ),是4与6之间的自然数,是第3个质数,它还是圆周率的第4、第8、第10位小数。
幼儿园集合与并集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
★ 幼儿集合教案5篇
★ 中职并集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