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教案的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泥坑、绕着、聪明、感谢、笑眯眯”等词语,并分别用“悦耳”、“赞叹”造句。
2.比较理解句子的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口述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体会中泰两国人民友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按照事物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分。其中阿玲指挥小象巧妙地把汽车拉出泥坑,又将汽车冲洗干净的经过,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弄清人与小象之间的联系,了解课题,虽然是《曼谷的小象》,但作者实际是要赞颂指挥小象的人——泰国妇女。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是如何用举止、神态的描写来表现阿玲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又是如何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小象的聪明乖巧的。
教学思路:
在教学步骤上,可紧扣课题《曼谷的小象》,以中心词“小象”,作为突破口,进行“变序讲读”;首先从整体入手,接着插入重点部分(第三至八自然段)讲读,然后导读第三部分(第九自然段),最后略讲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教学中,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最后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以变序讲读法为主,结合朗读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在导读中,要注意交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读题,介绍“曼谷”。(板书课题)
曼谷,泰国的首都。泰国位于东南亚,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盛产热带动植物。产大象。国内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赛象盛会”。在举行赛象会时,全各地游人都来参观,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也纷纷赶来参观。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记叙曼谷的小象的故事。
2.从课题上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小象)
二、自学生字新词。
1.查字典。
(1)读出“一圈”、“转身”的正确读音。
(2)理解生字“眯、喷、乖、赞”的意思,并掌握其笔画、笔顺。
(3)理解“泥泞不堪”、“胸有成竹”、“焕然一新”的意思。对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如“点缀,延伸、奇迹、潇洒”,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2.读读写写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掌握字形。读写词语见课后练习第3题)
三、辨析组词。
喷( ) 乖( ) 坑( ) 绕( )
愤( ) 乘( ) 炕( ) 饶( )
四、试读课文。
1.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用符号标出。
2.思考: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意思相近,可以合并?(第1—2自然段;第3—8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五、学生质疑。
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深入地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然后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二、解题析疑,明确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在质疑中提出了一些不懂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必须明确:1.这篇课文主要写谁?2.阿玲和小象有什么联系?3.课文赞扬了什么?
第一个问题,我们从课题中就可以看出主要写谁(写小象,也是为了写小象的主人阿玲。)至于第二、三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中需要理解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
三、变序导读,切入重点。
1.导读3—8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3—8自然段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什么?
①第一层(3—4自然段),写司机正急于找人帮忙,阿玲和小象出现。
a 指读第二层,思考:阿玲和小象是怎样出现在人们面前的?
b句具体描写了晨雾绚丽的色彩和铜铃声的优美动听
c 品析:这句话中为什么用“飘”不用“传”?(一个“飘”字,写出了铜铃声由远到近,轻快悠扬。)
d 指导朗读:要读得轻快、优美。
②第二层(5—6自然段),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板书:拉车)
a 默读第二层,思考: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划出有关句子)。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板书:阿玲、拍拍、贴贴、指指)(区别拍——拍拍;贴——贴贴。通过做动作,进行比较,然后指导品读,语气要轻一些。)
b 结合上文解释“胸有成竹”
c“东一掀,西一撬”具体写出小象拉车的动作。(板书:小象东一掀、西一撬)
d 从阿玲指挥小象拉车,说明什么?(阿玲热情助人,表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板书:纯朴、热情、乐于助人
③第三层(7—8自然段),写阿玲指挥小象洗车和作者赞叹。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a 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车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的?
(划出描写阿玲神态和动作词语:笑眯眯、摇摇头、轻轻摸、指了指。)
b 从阿玲的神态动作说明了什么?(纯朴、热情、能干。)
c 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重点是描写阿玲神态动作的词语,作用是具体写出阿玲指挥小象洗车的熟练,并表现了她的热情、朴实。“潇洒”原指人自然大方,不拘束;文中用拟人的方法形容小象取水过程中,毫不费力,自然大方的神态。)(板书:伸、冲、喷)
d 结合句子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
e 怎样理解作者发出的两次感叹?(引导学生先念有关句子,理解词语和句子。)(板书:聪明、能干、潇洒、乖巧)
f 指导有表情地朗读。(体会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导读第九自然段。
(1)齐读课文,想想这段写什么?
(第(2)句具体写出阿玲离去时的神态,行进动作和晨雾的变化,说明时间在推移。)(板书:阿玲、小象离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导读第1—2自然段。
(1)指读,思考:
①这段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
②汽车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坑里的?(板书:陷车)
(2)理解“泥泞不堪”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作者写小象和阿玲有什么关系?
2.记叙的顺序。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叙了事情的起因(陷车)——经过(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结果(阿玲和小象离去)。(边指导边板书)
第三课时
一、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阿玲_______汽车走了一圈,_______陷车的情形,沉思_______,便________地________那头小象的鼻子,用脸_________它的扇形的大耳朵,_________那陷车的位置。
________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_______的长鼻子______,_______,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
二、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口述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并把车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的。口述提纲:
1.汽车陷进了污泥。
2.司机下车找人帮忙。
3.阿玲指挥小象拉起汽车。
4.阿玲指挥小象冲洗干净车上的污泥。
(先分小组口述,然后指名口述,师生评议。)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四和第七自然段。
1.以第四自然段为例,交给背诵的方法。
(1)分层次,概括每层意思。
(三层:
①层:听到晨雾中飘来的钟声;
②层:看见走来的小象和跟在后面的女主人;
③层:阿玲走到车前,司机跟她打招呼。)
(2)参照层意逐层背诵。
(3)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2.学生按照背诵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指导学生分别用“悦耳”、“赞叹”造句。
要求用词恰当,写通顺、完整的句子。
三年级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5、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先学:
1、根据老师预习常规要求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风筝的资料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设计:
风筝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做风筝 高兴
放风筝 高兴
找风筝 难受
三年级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hello,howareyoutoday?
生:(自由回答)
师:iamfine,too、我很高兴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在这里上学。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问大家,假如你们生病了,你们会怎么做呢?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寓言故事,来看看故事里的病人生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课件呈现课题并板书:扁鹊治病师引入“扁鹊”一词的介绍以及扁鹊的真名秦越人的介绍。
二、自读自悟,读悟文章主要内容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这篇课文,大概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回顾上次课学习的课文中的生词,生齐读)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师生一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感悟故事情节
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思考从文中的“站了一会”“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能得到什么启发?(扁鹊医术高明)。
师:作为医生,都有给病人记录病情的习惯,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扁鹊,一起为蔡桓公记录病情。完成第一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二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三张扁鹊专用诊笺。
讨论:扁鹊三番五次的劝说,可蔡桓公还是不听,由此可见,蔡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四张扁鹊专用诊笺。
师:一个劲儿劝蔡桓公治病的扁鹊,现在却掉头就跑,这是为什么呀?
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四、回顾课文,领悟文章主旨
1、回顾课文,梳理情节病在皮肤热水敷烫病在皮肉扎针病在肠胃服汤药病在骨髓无药可救
师:认真观察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你有什么发现?
(病情越来越严重,治病的方法越来越困难)
2、思考:该寓言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成语:“讳疾忌医”与“讳疾忌医”的学习。讳疾忌医[解释]讳:忌讳。
疾:疾病。原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的缺点和错误。防微杜渐[解释]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五、小组交流,拓展想象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年级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2、了解同一个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发现一些成语的特点,并试着找找有这些特点的成语。
2、掌握句子的正确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下面的词语,说说都有什么特点?(ppt2)
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日日夜夜清清楚楚
是非不分大同小异黑白分明吃里扒外
自给自足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由自在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词语,看看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一)词的运用
1、出示词语,生自由读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分组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词语特点:和人的身体有关
4、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如:心宽体胖手舞足蹈情同手足左膀右臂肝胆相照笨手笨脚目瞪口呆头重脚轻眉开眼笑咬牙切齿手足相残(ppt3)
5、选词说句。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探究发现规律。】
(二)句的运用
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ppt4)
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这些句子,并讨论:这些句子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交流: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小组代表读句子
4、师指导读,通过提问抓重读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
如:第一句话是为了让妈妈相信“我”所说的话,所以应该强调“真的觉得”,这里应该重读;第二句话是为了强调他不懂书里的意思,所以应该强调“一点儿也不懂”,这里可以放缓速度且加重语气;第三句话是为了强调弄清楚梳理的`道理的积极性,所以“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和“就是挨打也值得”应付放慢读的速度,加以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和交流感悟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练习读句子。(ppt5)
(1)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2)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三)段的运用
1、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比如我喜欢游泳,喜欢美食。你们喜欢什么?说说看。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分组。
3、以现在的分组为单位,给你们的兴趣小组起一个名字,要求:
①名字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②名字有个性,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4、开始活动,师巡视。
5、小组汇报所取的名字,并说说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6、比一比:集体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最有意义、最响亮。
第三课时
完成《练习册》
教后思考:
三年级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诗句接龙
2.揭题释题
板书:望洞庭,师指导书写“庭”,齐读诗题,介绍洞庭湖。
二、阅读理解古诗
1.一读,读准
⑴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⑵检查字音,指名读,指名评价,再读,师评价,齐读。
2.二读,读好----读出节奏
⑴自由练读,边读边试着在书上画斜线。出示节奏,指生读出诗的节奏。
⑵听范读。自由地练习。指生读,评价。齐读。
3.三读,读懂----理解诗意
⑴交流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插图;串联词意;发挥想象;反复读诗。
⑵自读自悟,四个交流,讨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⑶交流反馈,按诗句的顺序,可以先读出诗句,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
⑷齐读古诗。
4.四读,读美----读出意境
⑴洞庭湖景色美丽,但是诗人却只用了精炼的语句,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全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秋月,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一个“和”字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板书:和)
读出这宁静和谐之美。(齐读)
②潭面无风镜未磨
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静静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这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诗人为什么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呢?
诗人刘禹锡对景物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啊,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板书:观察)(指生读,师评价)
读出洞庭湖的朦胧美。(齐读)
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衬,显出一种和谐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湖水与月光相互映衬,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都没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请把这美丽的景色一起读出来吧。(两句诗连起来,全班齐读)
③遥望洞庭山水翠
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在这句诗中诗人着重写了什么景物?(板书:山水)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翠)
读出和谐之美。(指名读、小组赛读)
④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又联想到了什么呢?这句诗妙在哪?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诗人想象丰富,比喻恰当,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诗人一样放飞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读出喜爱、赞美之情。(齐读)
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让人爱不释手。一起来读读吧!(两句诗齐读)
⑵小结全诗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底。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山水小诗,感受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吧!(齐读)
5.五读,读熟----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z
1.欣赏有名的诗人为我国的名胜写下的经典名篇。
2.布置作业:
(1)小小朗诵家:请大家将《望洞庭》背给父母、同学听听;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出来;(选做)
(3)小小画家:在你的画纸上画一画《望洞庭》所描绘的美景吧。(选做)
板书:
望洞庭
观察湖月
山水
想象人景
三年级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