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作过程中,心得体会的积累能够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写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与规划,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腊八节的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腊八节的心得体会5篇

腊八节的心得体会篇1

小时候的我是个“小馋鬼”,因此,我的家里人,特别是我奶奶,总喜欢到处给我搜罗好吃的。

大概是我4岁的时候,在北风唤醒冬天的雪花,这些小精灵开始相约飞舞的第一个早晨,奶奶叫醒了赖在床上的我,温柔地对我笑着说:“小馋鬼,起床了,有好东西吃了哦。”一听到有好东西吃,我立马清醒了。奶奶给我端来一只小瓷碗,我好奇地望着里面,可我看到的`只有白白的汤。我皱着眉头,问:“奶奶,这是什么呀!”“腊八粥,你尝尝就知道了。”我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口,一般淡淡的咸味在嘴里弥漫开来,温和醇厚却又很爽口。一小碗粥被我几大口就喝光了,我捧着碗,嘴角还留着粥的残余。我缠着奶奶说:“奶奶,我还要!”奶奶呢,眉眼里全是笑:“没有啦。这是庙里为过腊八节才熬的粥,想吃啊,等明年吧!”

从此以后,每年一到腊月,我就会抱着奶奶讨粥喝,奶奶也总是笑着为我去盛。不知为何,每年的腊八似乎都会飘雪。

8岁那年的腊八节,我缠着奶奶带我一块儿去寺庙里吃腊八粥,奶奶没办法,只得带上我。一大早,天还很黑,大雪纷纷飞,寒风刺骨,把我冻得瑟瑟发抖。奶奶紧紧地牵着我,生怕我滑倒。

到达云龙山兴化寺时,我已两腿酸软,可是,还有好长好长的队要排。奶奶对我说:“你要是累了就在这儿坐下,我去排队,别乱跑啊。”说罢,就加入了那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队伍中。

我看着奶奶焦急等待的背影,现在才明白,原来奶奶每年都要在漫天飞雪中用她的小脚走这么长的路,排这么长的队。为了让她的小孙女喝到热的腊八粥,她一定是在冰天雪地中蹒跚着前行。我几乎可以想象到,一位老妇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护着怀里的热粥,在雪地里颤巍巍地走着。而到了家,连外套都来不及脱下,就赶紧给孙女倒粥喝。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奶奶身上总是湿漉漉的,为什么奶奶看我喝粥总是笑呵呵的。都是为了我,奶奶才这么辛苦。我也总算懂得,我大口大口喝粥的时候,从奶奶眼中流露出的,是对我的浓浓的爱!

大雪纷飞中,我看到了奶奶,看到了奶奶带着温和的微笑,手中捧着我最爱喝的腊八粥,缓缓向我走来……

腊八节的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我们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别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爸爸、妈妈还有在我们家干活的叔叔阿姨们都一起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许多多的杂粮放在一起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没有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妈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妈妈说:“你不能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眼睛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渐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渐渐的少了起来,妈妈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每逢腊八节,我都会回忆自己小时候那些有关腊八节的趣事。

不知道是听谁说的,腊八这天采来的映山红花(就是野生的杜鹃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这天一定盛开。

那个时候,也没有卖鲜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开的鲜花也不错!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在郊区的东山上,踩着没膝的积,登山爬砬子去采那些干枝的映山红。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小丫头,也是够龙性的了,干脆就没想到,山上会出现什么野牲口,会随时有坠崖的危险。由于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后,每个人都湿了半截裤腿子,被风打过,冻得硬梆梆的,当然也免不了被家里人责怪。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瓶子的花啊,开得那叫欢实呢?我也终于有了一些成就感,家里人也为这盛开的鲜花感到节日的喜庆。

还记得在同学家吃过一种绿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腻菜肴时,用它做辅餐,那是相当得味。同学的妈妈说:腊八这天,把剥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里浸泡,到了春节时,大蒜就变成了翠绿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腊八蒜。名字好听,也很喜庆。从那以后,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多了这道菜,当然也是我的杰作。

小时候经历过的事物,永远地留在记忆的深处。这欢乐的腊八,这些回忆也成了别样的美味。

腊八节的心得体会篇3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北齐诗人魏收在其诗作《腊节》里说:“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平”就是腊日。而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腊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腊八节食用的腊八粥,则是到了北宋才正式开始有腊八粥名称的记载,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

开封民间称过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腊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了,腊八也就是新年的开始。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就是这个道理。

腊八节的心得体会篇4

乐清原本并无过腊八节的习俗。虽然是中国传统节日,但腊八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北方这一天除了喝腊八粥,一些地区还有吃腊八面、腊八饭和泡腊八蒜、吃冰等习俗。乐清兴起吃腊八粥不过近年的事,所以老人们称之为“从外面传来的”。不过,腊八粥在乐清流行的速度却很快,几年间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规模、影响也一年甚于一年。在传统节日普遍式微的背景下,腊八节这一北方节日在乐清这个南方小城成功“逆袭”,的确不容易,让人既感意外又觉惊喜。

目前,除了国家规定放假的四大传统节日,我国其他一些传统节日已到了被遗忘的边缘。好在近几年,一些基层机构、民间团体等在部分传统节日里组织开展活动成了惯例,像二月二炒芥菜饭、冬至做汤糍等,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出资出力,免费送给附近居民品尝分享,每次都搞得热热闹闹。这些有组织的公益活动,既拉近了基层机构与居民的距离,更对传统节日的传承起了重大作用。腊八粥,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走进乐清的。有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即使没有吃应节食品,大家也会记住这些节日。

不过,传统节日的传承,不应止于形式,还应关注内涵,而后者尚待重视。比如,送腊八粥活动现场悬挂的标语大多数用的是“情暖腊八”“送爱心粥”之类的词句,赠粥的地点则被说成“施粥点”,这便远离腊八的节日内涵。施即施舍,历逢战争或灾年,官府或富户有搭粥棚赈济灾民的传统,这才叫施粥,而腊八节绝非赈灾献爱心的`节日,施粥之说便显怪异。

追根溯源,腊八节是我国古代庆祝丰收的节日,根据史料,从先秦起,我国就有腊日祭祀农神、驱疫迎祥的习俗,祭祀仪式上将五谷杂粮混合在一起煮成粥敬献神灵,然后众人食用,是腊八粥最早的起源。

现在北方一些地方还有吃腊八粥不能过午、否则会影响来年收成的说法,流传着腊八“早吃粥,来年粮食早收”的俗语。与中国大多数的传统节日一样,腊八节也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将腊八粥与救济灾民的粥混淆,或将其与佛教挂钩,都是对这一节日文化的误读。

当然,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有些节日的内涵是不容易变化的,因为正是寄托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期待,这些节日才得以世代相传。腊八节也一样,虽然现在已不是农耕社会,但民以食为天,人类对大地丰收的祈盼永远不会过时。既然我们过这个节日,尊重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就很有必要。

从传统节日的传承方面来说,无论如何,腊八节的逆袭是一件好事。至于如何让诸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得以更好地弘扬,让华夏文明的悠久厚重不在简单的过节形式中迷失,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腊八节的心得体会篇5

无论何种解读,一碗腊八粥,五味香糁入,七宝美调和,品的是丰富细腻的滋味,传的是正直良善的美德。古朴的味道之中,寄托着和谐并蓄的包容,爱人惜物的朴实,扶贫济弱的恤悯,家给人足的心愿。在这样的腊八佳节,大家一起来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踏实勤恳的劳动者们,送去温馨和煦的暖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仅可以收获奉献的快乐,也能更好地体会传统节日的内涵。

如今节日虽多,但多数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都变成了“买买买节”,看上去热闹鼎盛,其实空虚乏味。我们常常说,要焕发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寻回中国节俗的.神圣感和仪式感,具体要怎么做呢,众说纷纭。其实,的状态,是让特殊节日融入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走进时代语境,在有意义的日子,做记得住的事情。形式无需庞杂,气氛也未必喧闹,重在精神体会和心灵沟通。

在提倡仁人爱物,感恩怀德的腊八节,组织或参与一场爱心接力,便是良好的范例,若你在这天走上街头,给户外工作者带碗热粥,或是道声感谢,相信于人于己定是美好而难忘的节日记忆。腊八节的与意义,便也会深种于你心中。

同样的,重阳节陪家人来一次登山捡垃圾的环保行动,中秋节与社区老人一起赏月联欢,端午节参与慈善龙舟赛……让传统节日带着真善美的光芒,与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相衔接,只要坚持推动,积极参与,即便脱离了农业社会的土壤,有了浓浓人情味,暖暖烟火香的中国节日,也一定能过得多情多彩,有滋有味。

腊八节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腊八蒜教案5篇

社区送腊八粥活动总结5篇

小班腊八节教案8篇

大班腊八节教案7篇

大班腊八节教案通用8篇

小学腊八节活动总结8篇

小班腊八节教案优质6篇

腊八节幼儿园教案优质7篇

小班腊八节活动方案8篇

大班腊八节教案优秀7篇

腊八节的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