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思想的海洋,读后感是我们乘风破浪的航船,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能提高我们写作与逻辑思辨的能力,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幸福的读后感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幸福的读后感篇1
从教三十几年了,如今越来越感觉做一名老师肩负的重任和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于家长和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值,很多老师和我一样,工作着、累着。有时静下来时我会想:我做了这么多年教师我幸福吗?有时看到其他教师为工作忙碌着、为一些孩子的不好行为孩子时的那份苦心时,我常想,他们做教师幸福吗?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在假期里我拜读了陶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值得一读。
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与家庭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
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另外,我还体会到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资本,那样他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那样他的教学才不枯燥,他才能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及时传达给学生,他的课堂才有吸引力;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着高度使命感,使命感让他愈挫愈勇,让他心怀高远。
总之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是追求的终极价值。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有幸福的;只有幸福的,才能有幸福的学生。那就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幸福,用美好的心灵去感悟身边的幸福,用无私的爱与奉献创造的幸福,坚守的崇高理想,享受的职业幸福,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乐园,成为老师幸福工作的精神乐园!
幸福的读后感篇2
?幸福的鸭子》这本书是杨红樱写的,读起来真的是爱不释手!其实每一个人都拥有着不同而又美好的幸福。
在《幸福的鸭子》这本书里,这位主角就是美丽而又幸福的.麻花儿,麻花儿有一颗善良又幸福的心,无论生活如何,心中总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她的幸福还有快乐悄悄的传递给了这个村里的所有的人,笑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笑猫和麻花儿生活的这段时间,笑猫突然变的十分开朗、十分乐观,而且总是用心来面对困难,麻花儿只要每次见到笑猫笑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鸭子了!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就会发现生活的快乐,就会觉得很幸福,幸福的传递无处不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受灾群众,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不管是什么国籍,都非常有爱心,他们用飞机,汽车运来粮食和水到灾区,每一个人都献出了一份力量,一份爱,大家都希望灾区的小朋友早日回到家园,早日都过上幸福的日子。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幸福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你缺少了幸福,你一定会觉得生活过得很没有意义吧,我要把我的幸福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幸福的源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要坚强的活下去!
幸福的读后感篇3
我常常会想,“幸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求它。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以前,我认为春节才是幸福,可以得到压岁钱,能穿上新衣服。当我读了《幸福是什么》的这篇故事后就找到答案。
故事讲述了;三个孩子通过劳动砌了一口井,智慧女儿就代表大家感谢他们,祝他们幸福。孩子们问:“什么是幸福?”智慧女儿让他们去弄明白,十年后在到这里相见。十年过去了,三个孩子果然在这里相见,他们各自谈自己的幸福,智慧女儿听了后说:“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为人民做有益的事情。”最终,三个孩子理解了什么是“幸福”。
为什么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最后我明白了:怎样看待幸福就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有一种人,他们只为自己过的好,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那样的人认为幸福是不可靠的,那么他们的一生就是无价值的.。而另一种人,他们懂的只为别人贡献,而不求索取,那么他们的一生是有价值的。如果你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我是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一生应该尽一份力来做好共产主义的义务,做人们有帮助的事情。守卫祖国战士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人们幸福。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能使大多人幸福的,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做一些对人们有益的事,这样才能创造幸福。幸福是靠劳动,劳动跟着幸福,有了劳动,就有幸福;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只要辛勤地劳动,劳动的成果就是幸福。
人们幸福,我们从人们的幸福中感到幸福。即使你生活艰苦,虽苦犹乐,幸福无比。我思想上的迷雾,一下子就被智慧女儿澄清了。智慧女儿,谢谢你!让我认识了“幸福”。
幸福的读后感篇4
最近,总是提不起兴趣做任何事情,不想看电视剧,不想听音乐,不想出门,不想说话……感觉自己浑浑噩噩,好像什么事都不能让我感受到片刻幸福,却又一遍一遍尝试什么能让我感受幸福。就像人们总是渴望幸福,却往往在幸福之中,感受不到幸福,发现不了幸福,更不会珍惜幸福。
偶然的机会,在网络上,看到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让我感触颇多。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我们习惯提醒自己苦难和不幸的降临,却忽略了幸福何时会来到。尤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总是提醒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不好管理的.学生,什么样不好驾驭的课堂,什么样不好讲解的课文,却从没有过多关注:当我们完成这些难题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就匆匆又去提醒自己下一个难题的到来。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是的,幸福也是需要提醒的。
提醒自己多多看看身边有多么聪明的学生,提醒自己拥有多么优秀的同事,提醒自己身边有的多么善解人意的朋友,提醒自己要留意身边一切美好。学生的一次成长,前辈的一句指导,父母的一声叮咛……
幸福就是这样,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感受到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所以在不顺利的日子里,我们不要悲观、消沉,要把经历的万事万物都变成一种享受,学会体会困难间隙的幸福。正如文中所说:“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是啊,幸福原来如此!就如作者所说“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所以,从现在开始,训练你幸福的“耳朵”,倾听你每一次心灵的震颤吧!
幸福的读后感篇5
当我们沉浸在工作的海洋时,我们常常会忘了或者说远离了一种感觉——幸福。而这种感觉恰恰是我们最应追求和依赖的东西。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飘向大地,恩赐于宽容的人们。”如果学会宽容,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广阔;如果抛弃计较,那么人生才能永远快乐。书中陶老师也用一些经典故事和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这一点。
宽容学生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用宽容的心和无限量的爱心去启发、引导他们,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把铁锻成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以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发奋成材。
幸福感更多来自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才能感受到彼此的尊重、信任、赏识、关心,才能拥有愉悦的心情,才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当我们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自由起舞,成为最优秀的舞者之时,我们也就享受到了最真实的幸福。
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在同事面前,他的心态是:我有最好的方法,我渴望与你分享。教师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支撑——为了孩子们成功,只有我们携起手来,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只有学生、自我、同事、领导之间有着最纯粹的关系时,我们的工作才是自由、宽松的、和谐幸福的!
幸福不是结果,而是我们回望成功之路时,那每一个细小、平凡、普通的细节,都是一朵让人心醉的幸福之花。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循循善诱地讲懂每一道题,精心地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伤感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幸福的读后感篇6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长期以来,许多人总希望打开幸福之门。关于什么是幸福的问题,许多人一直争论不休。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陶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我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触感染,它是教师个人价值不雅的体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脚步当朝着精神"行走"。教师这个职业的本身就是"燃烧现象本身照亮别人",有了这种蜡烛、春蚕般的价值不雅、人的生活不雅、幸福不雅,就能"一意孤行"地干好本身的工作;就会真心对学生,走进"豪情燃烧现象的岁月";就会专心灵点燃心灵;就会恪守这份职业,坚守这份信念,并绽放出许多精美与豪迈。在读《打点幸福人的生活》这一部分时,我对幸福有了更深一步的熟悉。《打点幸福人的生活》主如果讲人的自身修养。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在世;有的人在世,他已死了”就很好地解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品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汗青使命,是人的总称魂灵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路程经过过程对其潜能的研发,让其领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使成为事实生命的奔腾。”
每当讲堂上感到语言惨白时,与人谈天感到腹中空空时,涉笔感到搜肠刮肚的艰难时,我们会为本身知识的匮乏而羞愧不已,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时我们要反问本身:我有读书的习惯吗?自古大学问者皆好读书。孔役夫的“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开创了让读书成为习惯的先河。“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一代伟人的日理万机不废读让我们汗颜……可见,读书是成就事业的.基石。之前我们常说如许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此刻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此刻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超过我们老师了;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以是,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想想我们熟知的那一些特级教师,哪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以是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资本,就会永远快乐。”
他在书里讲到了四点:
1、内在。内在就是要构建一个内在生命的系统。要做到宠辱不惊,达到了这个境界,你的心理是的,身板自然也是健康的。要容情大度,体谅冲撞本身的人,感恩批评本身的人,宽恕伤害本身的人。要远离不良情绪,不让情绪左右本身的生活。懂得有舍放有得,放下心里极重繁重的负担。
2、精神崇高。真正幸福的人,不但将崇高安适于魂灵之中,还会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要懂得孝顺。
3、充满自傲。困难无处不在,只有充满自傲的人才能从中体验到人的生活的幸福,有了自傲,才能充分发挥本身的潜能,创造幸福人的生活。
4、发展自身。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形成杰出的习惯,不断修养本身的,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幸福的人,还必须是一个充满自傲的人,自傲能创造奇迹,因为自傲者在任何情况下心里都有一道美丽的风景。不但要自傲,遇事还要决不放弃。丘吉尔在牛津大学的成功秘诀演讲竟是如许的简略:“我成功的秘诀有3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讲演结束了。” 一句深思熟虑的话,胜过肤浅的千言万语。会场上沉寂了半晌之后,爆拍发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句经典发言得到大家的认同很简略,但我们要做到倒是难上加难。要看到日出,就要对峙到破晓;要看到成功,就要对峙到最后。成就大事,往往其实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对峙多久。
看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打点幸福人的生活》,我的感触很多很多,感想也很多很多。幸福的人的生活是本身创造出来的,杰出的心态,明确的方针,奋斗的快乐,构成为了幸福的元素。在今后的道路上,我要不断提高自我,多读书。只有读书,才会领有内在,才会精神崇高,才会充满自信,才会打点幸福人的生活。
幸福的读后感篇7
这本书我只看了一遍,但已经深深的感动了我。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许小念的小女孩,过着非常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她五岁那年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从此小念和她妈妈在一起生活。
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知同学们怎么知道了她家庭的事情,同学们都嘲笑她。因此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变得非常内向,许多同学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哑巴”女孩。小念心里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因为小念生活孤单贫穷没有朋友,每天都幻想着能有一个茶色熊公仔陪她生活、聊天。
后来大家知道小念是一个非常善良有爱心的'女孩,知道她很喜欢茶色熊公仔,就买来茶色熊公仔送给她。所以到最后它拥有了很多很多的小熊,也拥有了很多很多的幸福……
读了这本书,我感悟到,我要向小念学习,做一个心地善良、有爱心、助人为乐让这个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放弃,事情就会成功!
幸福的读后感篇8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是苏瑞霞推荐给我的,两三天就迫不及待地读完了,适合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读,于是假期里又读了一遍,开学把这本书推荐给了班主任。
书的作者李虹霞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专学校当老师,后来又到了技校。她听到学生在老师背后吹口哨,发出尖叫声,孩子们说脏话、打架,唯独学习什么也不会。她想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很让人痛心,根源在小学,于是她就到了小学,教一年级,一连教了三个一年级。更让人称奇的是,她跨年级带语文课,同时教一年级语文和四年级语文。语文老师都知道这个工作量有多大,带单班语文是正常的工作量,双班语文就超负荷运转了,然而李老师说她收获了双倍的幸福。
她教拼音用两个星期,因为她自己讲音乐与儿歌结合起来开发了”拼音律动“课程,孩子们在音乐中,在自己喜欢的儿歌中就学会了拼音。她的学生一年级识字量就达到20xx 个,孩子们一年级就开始读《希利尔讲世界史》《史记故事》《春秋故事》,正常一年级的识字量是940 个。她一个学期带领孩子们学10 本教材,这可是五年的语文课,她在二年级上学期就可以将整个小学语文课都上完,因为她开发了”统合课程“。于永正老师赞扬她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
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三番五次地拜于永正老师为师,最终如愿以偿。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她就是自己的勤奋钻研加上名师指路,所以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
她带领家长开通博客,农村妇女在她的带领下用两三天的时间发博文,她带领家长做亲子共读,家长和孩子们在学校一起表演。班里的一个孩子因为父亲在杭州工作,转学到了杭州,但是因为孩子想念班级,想念老师,最后又转回到了李老师的班。她不放弃一个孩子,不放弃一个家长,不遗余力、千方百计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不打击任何一个孩子,她把这些孩子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她是用心、用爱、用情在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因此,收获了累累果实。
读她的文字朴实而真诚,能感觉到她那善于思考的心。一个名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与思考,不间断地学习,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向网络学……人生处处皆学问,还要不间断地思考,学来的东西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完善,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期间,如果有一位高人(名师)指点,成长的路会更快。
爱的力量无往而不胜,一个满心装着学生的老师必然创造奇迹,一个如此坚持的老师必然创造奇迹。
幸福的读后感模板8篇相关文章:
★ 幸福歌的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