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并不是复杂的事情,只有认真回顾观看的内容就好了,一份有价值的观后感是需要结合相关的情节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观看电影观后感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看电影观后感篇1
?人生大事》作为一部殡葬题材电影,虽然讲的是殡葬题材,但并非颓丧的一哭到底或者简单的只谈生死,而是通过聚焦市井小人物的故事,启发观众从死亡的角度出发,再度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很多人在这部电影中感受到了平凡珍贵的人间温暖,影片中既有“大笑爆哭治愈”的瞬间,也有“烟火气息十足”的市井生活,这部片子饱含“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死亡不再是冰冷恐怖的,而是从容客观的存在,是我们每个人终有一天要学会面对的,也不得不面对的。
我作为殡仪馆最普通的一名工人,看完这部影片,更多的是看到了殡葬从业者的不易。我们不被大众认可,被误解,被歧视,就算被家属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我们都要保持克制,秉持着“圣人之心”去照顾家属的情绪。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殡仪馆或者社会上的殡葬师对于逝者的意义。电影中有一个片段,莫三妹受委托请出老爷子为前女友的老公整理残躯,在殡仪馆整容间,老爷子亲授还原逝者躯体面容的修复技艺,为逝者老六恢复肢体和半边面容,为逝者保留了一丝尊严。这个片段不仅仅是殡葬世家的传承,还是对逝者亲属委托的一种责任。我们为逝者梳理面容,穿整衣物,就是希望能够让逝者能够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离开世间。“他们就是干这个的,收钱就应该把事情办好”、“不要靠近我们,脏死了,晦气”,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在背地里听到了无数次。我们不求每一位家属都能有一颗感谢的心,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家属的尊重。
何为人生大事,电影中莫三妹父亲遗言中给了答案:“人生好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翻到最后一页,人除死,无大事。”这告诉我们,人生不要在意太多,积极面对一切。莫父干了一辈子殡葬师,最后希望莫三妹给自己安排一个不一样的发送方式,莫三妹也遵照遗嘱,把父亲的骨灰以烟花的方式发射到天空,化作一颗颗繁星。这里也点到了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的绿色殡葬,减少土葬,提倡绿色安葬方式,也许通过这部电影,很多人都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观看电影观后感篇2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有趣的科幻书《时间机器》。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时间旅行者使用时间机器在不同的时间经纬度上旅行,记录了他旅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
?时间机器》告诉我们:世界是四维的,任何一个实体都必须在四个方向上有所延伸,它一定要有长度、宽度、厚度和时间上的持续度。时间旅行者发明了时间机器,用时间机器带着我开始了奇妙的时间旅行,让我看到了八万年以后地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那时候,除了人类以外,其他哺乳动物都灭绝了,还出现了人吃人的可怕现象。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物质存在的基本原理,我知道存在的实体都应该是客观的。而且,人类的研究仅仅是整个科学领域很小的部分,还有绝大部分的领域是人类目前所不了解的,人类的力量非常渺小,我们要敬畏大自然。我长大以后,也要去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去研究时间和空间的更多原理。
通过读这本书,我还懂得了科学进步除了带给人类好处以外,还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合理地利用科技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可是如果让邪恶的力量来利用科技,人类只会遭遇,到最后自取灭亡。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发展自然科学,同时还要发展社会科学,让人性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同步进行。
“科技,器也。善恶之间,在于人心”,我希望人类的发展要兼顾到“科技”和“善恶”两个方面,那我们从小就要分清善恶,努力学习,做一个对人类有用的好人。
观看电影观后感篇3
总算看完了,尽管已经看过杀戮禁区,上帝忘了卢旺达,可是看完卢旺达饭店后,胸口那股压抑的气还是出不来,喝了两大口水,那种绝望无助的情绪依然无法消散,尽管电影的结局是完美的。
中间几度很想关掉,但总算专注的看完了,中间暂停了几次,并不是因为残忍,我看过太多比这更残忍更真实的画面,只是那份溢出屏幕的无助,差点把我压得无法呼吸。在最绝望的时刻,是的,期望确实来临了,讽刺的是,它是来带走那些看客,顺便带来又一次绝望。
“天阿,太恐怖了,然后他们继续吃着晚饭”记者平静的说道,没有愤怒,甚至没有情绪波动,太真实了,真实到我们每个人都这么做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能依靠的,确实仅有自我,你可能不会赞同,那很大可能是因为你还没体会过那种心境,期望你永远不用有这种经历。
“如果我没能回来,你要跳下去,我要你向我保证”,那一刻,我仿佛是那个男人,我似乎体会到了那种绝望,应对屠刀,这是他们能够选择的最体面的决定,而那些应对挥来的屠刀,还来不及做选择的100万卢旺达人,遗言都无法留下,连绝望都只是稍纵即逝。
“你是善良,聪明的人,可惜你是黑人,是非洲人,在西方人眼里,100万个你也不如一张选票”讽刺的是,那些自称最礼貌的社会,整天呼喊着人权,法律的国家,在人性泯灭,法律被践踏的时候,却团体沉默。
对那些看客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着更强大的祖国,对于酒店里的卢旺达人,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保罗,可是那100万镜头外的卢旺达人,他们没有保罗,仅有自我。
看吧,100万于我而言,也只是一个数字,只是不那么冰冷,我甚至没有查具体的统计数据,是110万,还是多出10万人,对我而言,这重要吗,可是是满足自我的同情心罢了。
谁又不是个看客。
观看电影观后感篇4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 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 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 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 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 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观看电影观后感篇5
今天是祖国母亲七十二岁生日,妈妈带我去看《长津湖》电影,她说:"这是一部介绍抗美援朝的电影,很多人看了以后都流下了眼泪。"我心想:这是什么电影,看了还能让人哭?
带着心中的疑惑,我走进了电影院,观看电影。当我看到了中国志愿军为了不让敌军发现,被导弹炸地血肉模糊。当我看到了冰雕连的中国志愿军们在零下四十度的天气下为了不被敌军发现,宁愿被冻成冰雕。当我看到中国志愿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为保卫国家而战斗,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看完电影,我百感交集。最为触动我的是,先辈们说:“这一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我们要好好珍惜这美好时光,缅怀先辈。
观看电影观后感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