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培养我们对电影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每次观影后,我们都会用观后感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龙的观后感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龙的观后感篇1
有钱人不一定是上帝,但上帝一定是个有钱人,一个悲悯、智慧的有钱人。
影片讲述了陶西夫妇收养了一个黑人少年迈克尔,并把他培养成一位橄榄球巨星的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迈克尔没有见过生父,母亲吸毒,在小迈克尔6岁时就被剥夺了监护权。迈克尔10年来辗转于11个寄养家庭,生活之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这11个寄养家庭并非缺乏爱心,否则他们不会接受迈克尔——一个超级大块头,身高1.93米,体重170公斤,智商只有80的黑人少年。但迈克尔太能吃,一般的家庭承担不起。还需要睡一张特制的大床,一般的家庭只能让他蜷缩在沙发里。要给他交学费,还得接受他期末考试考0.6分的均分(美国学校是4分制)。
这真是个烫手的山芋。
陶西夫妇则不一样,陶西先生经营着85家连锁快餐店,陶西太太是知名室内设计师,住豪华别墅,开宝马7系。这样的经济条件收养10个迈克尔也没有问题。
陶西夫妇最大的美德,在于不滥施同情。穷人那么多,有运动天分的也不少,但他们只收养了迈克尔一个。他们对这一个倾注了极大的爱和关注,调动自己所能调动的资源,给他爱,给他尊重,给他更高的平台,激发出他潜在的能量,使他成为巨星。
我们中国人常说,升米恩,斗米仇。这话听起来特别讽刺,也特别悲凉。中国式善良容易激发出人性的贪婪,往往不得好报。
尽管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我们还是要看到: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传奇,这是一个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爱的传奇。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既不是陶西,也不是迈克尔。
有钱人不一定是上帝,但上帝一定是个有钱人,一个悲悯、智慧的有钱人。
龙的观后感篇2
闲来无事,看了最近的热播剧《爸爸,去哪儿》的重播。这里面的几个爸爸各有千秋,孩子千姿百态,越看越有趣。我想,此剧之所以热播,是因为它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仅在结果,过程其实更重要。父母不是天生的,不是因为你生下了孩子你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了,我们是从有了孩子后开始学习当父母的。在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在成长。毋需我赘述,《爸爸,去哪儿》已经阐述的淋漓尽致。拿厨艺来说吧,爸爸们从最初的看到食材手足无措,到后来能弄出让孩子果腹的食物来(有的不乏创意)。我们经常说菜里有妈妈的味道,之所以家里的孩子能吃出菜里有妈妈的味道,爸爸的味道,那是爸爸妈妈在做菜的过程中为了照顾孩子的口味调制的,经常这样相处,这道菜味道就固定下来了,这就是家的味道。到那个时候,无论你做什么,孩子都是爱吃的。《爸爸,去哪儿》中王诗龄每次吃爸爸做的菜都吃得津津有味,看她吃饭就是一种享受——试想,有这么一个爱吃你做的菜的孩子,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在家做饭给他吃呢?
在这部剧中,最抢眼的就是那五个孩子了。我最喜欢里面的天天(我突然忘记他的大名了)和王诗龄。天天以他的“纯”打动我。天天的“纯”是良好的家教调教出来的,我几乎没有看到他的缺点。他善于观察,有责任感,善于分享。看了后来的访谈节目,我的感觉是对的。天天的妈妈,一个幕后女人的全部付出没有白费,看最近张亮和天天有多火就知道了。而王诗龄以她的“真”让我心动。她善良,感性,喜欢小动物,适应环境能力相当强。当她知道要换爸爸时大哭大叫,不要换,她是那样重情义;而当她做游戏时又是那样投入,她跟张亮相处和谐,换了林志颖也同样融洽,这是一个纯净的心灵,她信任别人;她香甜地吃着爸爸为她做的饭菜,神情是那样满足。而当我看到她的爸爸为了给孩子抢一间好房子、好食材而把她扔在雪地里的时候,真为恬恬这位小公主叫屈!孩子她并不是那么物质的人,她只要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关爱就够了。任何父母想拿物质的东西来弥补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
我想: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陪伴他们长大成人,不缺席他们的成长经历,当我们老了的时候,他们应当能够常回家看看吧!
龙的观后感篇3
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我们会走过铺满鲜花的平坦大道,也会穿过荆崎丛生的崎岖山路,有外在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的不平衡与迷惘,它们让我们的心中充满阴霾。面对生命中不可治愈的精神疾病,《美丽的心灵》中的主人公约翰布什遭受到了常人不可想象的痛苦与折磨。尽管如此,他仍然选择了与之对抗,以其超常的毅力克服了它,并最终取得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无庸置疑,这又是一个伟大人物传奇的一生,他的伟大之处正是面对挫折时不屈服的精神,试想我面对这种不可克服的困难,我可能会放弃,不仅不会对社会、世界做出什么贡献,相反可能会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约翰布什的世界中没有虚幻与现实之分,但一颗美丽的心却让现实一直存在他的心中,换言之,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任何一点小的困难都会将我们击倒,而好的心理状态却可以支撑我们冲出任何大风大浪。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约翰布什患精神分裂的原因多少与他很少与人交际有关,一个人无法独立地生存于世,长期的孤独与思考让他与社会脱节,期盼与人交往却缺乏交际的能力,在现实与心灵的冲突之下,他渐渐产生了幻想,营造了一个个人的小世界,以致无法自拔。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懂得作人的道理,其中与人交流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有人穷其一生去研究交际的艺术,就是因为它确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人际关系也应该是健康向上的,面对名种各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心理调适。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也曾有过困惑与迷惘,从高中繁重的课业中一下子进入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世界一下子变得空洞现而虚幻,缺少充实感与成就感,在学与玩之间徘徊,以为吃喝玩乐可以解脱,其实带来的却是更大的失落感。浪费生命绝对不是一名正常大学生该做的事情,惟有知识才能填补空虚的心灵,从学习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不为过的说:一个人的心理决定了他的一生。人的一生有很多转折点,就像走钢丝,心理就像是我们手中的平衡秆,为了平稳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必须时时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只要心中装满阳光,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外界再大的风雨也不会让我们感到寒冷。
龙的观后感篇4
特别节目《榜样6》。节目重点讲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的张桂梅、黄大发、陈定昌等8名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典型事迹再现、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十六字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龙的观后感篇5
这是一部足以震撼人心的电影!这是一部足以改变人的电影!——题记
要说最近的热播电影,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Ⅱ》,想到的第二部电影就是在暑假前风靡全国的最好印度教育片——《摔跤吧,爸爸》!我也跟着,走进了电影院,欣赏这部风靡全国的教育电影!
首先讲的是印度一个全国摔跤冠军爸爸,毕生的梦想就是为国争光,站到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然而他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不料命运捉弄让他生了四个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于是开始训练女儿摔跤,努力使女儿变成世界级的摔跤手。在男权社会的印度女孩子练习摔跤,引来了全村人的讥讽和嘲笑,吉塔姐妹俩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他们排除所有的困难,最终,女儿终于达成了爸爸的梦想。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无穷的潜力,不一定是针对哪一方面。片中,两个女儿的爸爸就发觉并挖掘出了她们的潜力。刚开始她们并不想服从爸爸的旨意,但当看见另一个女孩儿的爸爸早早地就把她嫁出去的时候,才真正明白,自己的爸爸做这个选择也是面对着全村人的指责!后来两个女孩都考上了印度最有名的体育学校,但那老师的方法有误,并且大女儿走进那个环境里,不用心练习,在大赛上都取得了不好的成绩。她的爸爸刚开始很生气,但是后来一步一步带着她往前走,最终拿到了国际金牌!这也体现出父爱的伟大!
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半途而废!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多体谅父母,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龙的观后感篇6
早就听说《心灵捕手》这部电影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影响,正好暑假,我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欣赏一下这部电影,果然,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撞击。
威尔是一位绝顶聪明的数学天才,但是,因为暴躁的脾气和极度的叛逆,只能在麻省理工大学当清洁工。因为他偶然解出了写在大学走廊上的一道“千古难题”,他被著名的数学教授蓝勃发现,并因此保释他出了少儿看守所。但是,威尔依然到处寻衅滋事,对数名为他辅导的心理医生口出污秽的语言,并戏弄医生。最终,在心理医生桑恩、数学教授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消除了和大家的隔阂,重新找回了自我和难得的爱情。
电影刚开始,是几位男生和他们的死党在酒吧里厮混,他们打架、泡妞,干所有流氓常干的事情。但威尔的数学天赋还是被数学教授无意间发现,还有幸遇到了自己现在心理医生。
“说到战争,你可能会背诵莎士比亚的诗‘共赴战场,我的朋友’,但你从未体会过你的战友伏在你的膝头,奄奄一息,而你却无能为力的感觉。你是个天才,威尔,这没有人能否定,没人能认识到你的深度。”当威尔和心理医生促膝长谈时,这句话打动了威尔。“我常希望不曾遇到你,那样我将能每晚安睡。不用惦记在外面有个像你这样的人。我只是不忍心看你这样挥霍你的天赋。”数学教授曾这样哀伤而绝望地对威尔说,当他离开时,威尔的眼里闪过一丝犹豫,但骄傲的他还是甩门而去。
最终,还是桑恩打开了威尔最后的心理防线,原来,威尔幼年时曾遭受过继父的虐待,由于长期的家暴,威尔习惯了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用带刺的锋芒保护自己。他们的每次对白,都狠狠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是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才,不要因为别人的嘲讽就甘心把自己的才华埋没,从而甘愿堕落。路遥之处,总由我把乱世踏破,当一场鏖战之后,你终于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时,你就已经主宰了自己。
你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敢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自信起来吧,先打开自己的内心,此时,你才会发现,每个人的外表下都有一层厚厚的硬茧,只有自己剥开层层束缚,你才能绽放真实的自己。如果你一直沉溺于自我封闭的枯井,你将越陷越深,结局是窒息而死。
龙的观后感篇7
张艺谋的电影越来越返璞归真。从华丽繁琐的舞台道具和色彩气氛的渲染,发展到无任何矫饰的实物拍摄,这种变化是让人喜欢的。它让我看到一部清澈质朴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这部作品一如既往,获得柏林电影节的大奖。故事情节和结构简单平淡,没有环环相扣的跌宕起伏和波澜迭起的动人心魄。从某种意义上看,它的内容仅是一张单薄的皱纸。但是因为纸张的柔软和纯白,笔触在上面的涂抹就显得自由和艳丽。
音乐。画面。人物。导演对影片每一个细节的关注都达到了极至。从而使影片的故事性显得单纯,而艺术性和人性却得到了反衬。电影的主题音乐有很大的超越。作曲三宝用了一种熟悉的乐器。我不能确定是长笛或中国的笛子,但隐隐感觉希望它是风笛。胸口好像是被温暖的潮水扑打了一下,哗的一声。那样的沉静。
那是母亲第一次看到父亲。高大英俊的城里来的男人,出现在偏僻的山村。他穿着蓝布中山装,头发理得很短,口袋里插着钢笔,笑容干净。这个男人是知识和爱情的象征,一下子就戳入母亲的灵魂。在电影里,音乐无处不在。它们是清澈温暖的水滴,渗透在每一个灵魂骚动和沉静的时候里。
一个贫瘠而淳朴的年代。但是爱情在,对知识的向往在,人性的坚忍和温暖在。
章子怡的美丽让人目眩。一种真正的因为年轻才有的气息。好像一只苹果,因为甘甜的果肉和汁液,而从嫣红的表皮里发散出甜蜜。有着不忍面对腐烂的恐惧。
18岁的章子怡在宽银幕的近镜头里,无忧无虑地袒露出没有任何化妆的脸。透明般的肌肤在阳光下像平滑的丝缎。漆黑的眼睛明亮湿润。玫瑰般的嘴唇。甚至包括脸上俏皮的雀斑。那些人老心不老,几近中年,却奋不顾身地在银幕上扮演青春少女的女人,不知道会如何感想。章子怡是值得自傲的。因为拥有青春。以此她能够不需要任何脂粉,一张素面就笑对数百万观众。
在平原的草地上,她撒开双腿,像一只小鹿一样娇憨跳跃地奔跑。这样的姿势应该是经过设计的。但是是这样的让人惊艳。那是40年前的女孩,40年前在山村的纯净空气和宽阔平原里长大的女孩,才有的奔跑。
总觉得在张的审美观里,对女性的美有一种固执的标准。不管是巩俐还是章子怡,她们总是有漆黑浓密的长发,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和灿烂的笑容。在电影里,她们是野性和桀骜的,在沉默寡言中有驴子般的倔强脾气。对人对事,有一种形式莽撞的忠诚,看起来很盲目,却又目的明确。因为确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也许,张表现的一直是他自己。他是个自恋的男人,像所有的艺术家,把自己的个性和理想,赋予自己所创造的作品。张挑选的每一个女演员,都是他的作品。她们是没有个性的,只映射一个男人固执而阴郁的理想。张对她们的塑造,霸道而不容妥协。他喜欢把她们放在封闭的环境里,让她们遭遇一些需要极力抗拒或者追寻的事情。
在潜意识里,我觉得张是个孤独的人,他希望与世隔绝,只保留自己真正向往的精神和希望。
他惟一涉足城市题材的电影并不出色,那仅仅是他想做的一次尝试,不能反映他的精神和思维方式,所以女主角瞿颖在里面毫无特色,只是一个漂亮花瓶。而在那些他为之而沉溺的影片里,他电影里的女性变成了他自己,她们是惟一的主角,男性角色可以模糊或者隐去。而女性的形象就像火焰一样,明亮艳丽,烧灼着整部电影的灵魂。
张挑选到的地点好像一个世外桃源。明亮的阳光照射在绿色的山谷和树林上,照射在草丛和平原上。一条迂回的泥土路。封闭的农村是张的情结。他赋予它贫穷以外的意义。好像是一个梦想起源的地方。而这次,他给了这片寂静的土地,一个关于爱情的理想。
?我的父亲母亲》,反映了一种中国式样的爱情。含蓄到无法言语,坚忍到百折不挠。一眼在人堆里看到的男人,是这样的喜欢他,做最好的食物想给他吃,总是想看到他。在冰天雪地里等待他,在荒山野林里追逐他,在地老天荒中陪伴他。
这样的爱情,也许曾经在一个湮没的年代里发生过。
也许还会一直存留在我们的理想里。
龙的观后感优质7篇相关文章:
★ 孝观后感优质7篇
★ 唐观后感优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