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好一篇作文,首先要将文章的立意确定好,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肯定都写过作文的,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端午放作文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端午放作文篇1
端午节快到了,心中满揣着无限的喜悦,迎接端午节的来临,空气里仿佛弥漫了糯米粽子的甜香,门楣上艾草和蒲草的清香,还有小孩们挂在脖子上的香荷包散发的香料的味道,充满了的气氛。
端午节的由来,本来是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现在成了一种合家团圆的传统节日。
此时,眼前又浮现了端午节时的.情景,早上总要早起,坐在炉子边,看着奶奶煮粽子、煮鸭蛋,这一煮就是几个小时,可把我们急坏了,我们坐在旁边迫不及待地望着,一会儿揭开锅盖看一下,一会看一下,用手捏一捏看着粽子还没熟,我们就想;先出去玩一下吧,一会回来正好吃粽子。
出了门,看到人们伴着清晨的露珠,为自己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割了艾蒿,把新鲜的艾蒿插在门楣上,这是用来辟邪驱灾的,干了后可以熬水来洗浴,有淡淡的药香味;也可以点了熏蚊子,夏天一家人在院子乘凉的时候,大人的故事里总会有艾草的香味。玩了一会儿,因为操心着锅里的粽子便回了家,看到粽子熟了,奶奶把它放在水里冷却,心急的我立刻拿了一个,把它剥开,放在碗里,撒上白糖,拿筷子一插,拿起来咬上一口,嗯,好好吃啊!有嚼劲,甜甜的夹着一股糯米的醇香,我就像馋嘴的小猫大口大口的吃起来,连说好吃,奶奶看我吃得这么开心,也开心的笑了。
难忘家乡的端午节,它给我留下了何等欢乐的记忆!
难忘你啊,家乡的端午节!你带给了天真活泼的我们多少欢乐,给我们留了永恒的回忆!我思念这浓浓的艾蒿的香味;我思念这醇香的粽子中亲人对我们的真情;我思念这美丽的记忆;童年虽逝,欢乐却永恒;思念你,端午!
端午放作文篇2
我要继续努力,不断“长大”!读书,能让我学习到许多的知识,这不,现在就跟大家说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粽子。最后,将其中6个粽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得不堪人目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得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人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有十几米长,由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
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端午放作文篇3
屈原不是赛艇运动员,却在汨罗江中划了几十年的船。水流非常急非常湍,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与屈原作对。终于有一天,他放弃了,停下桨,跃入江中。
汨罗江,自古以来人们都是这么唤它。如果只是区区一条江,我相信屈原多喊几个帮手是能逆流而上的。只怕是,招来尼米兹级航母(不搁浅的话),也无法与这水流抗争。因为,这水流,其实代表了一个时代。
中国也可看作没有历史。哪怕战国也好、明朝也罢,同时代的商鞅被车裂,袁崇焕因反间计以致凌迟于市,这些都是没有过去的历史。屈原觉得累,那是因为他遭遇到了时代的阻力。
使屈原能孤身奋战如此之久的,是他的爱国忠心。譬如陈平、韩信,原本是项羽手下,一看跟他干没前途,遂转投刘邦。而屈原是只会呆在楚国的。他认为自己是楚国贵族后代,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理所当然。也就是说,无论当朝国君如何昏庸无道,比日后阿斗还要像稀泥,他都得尽自己规定的义务,辅佐君王。
这就造成了麻烦。面对贤君,有屈原如此大臣,那自然良性循环、国泰民安,屈原自身价值也能得到实现。但是贤君难逢、小人常有,只要君主判断稍有不慎,小人乘虚而入,屈原就更上下受敌了、这和作战类似,歹徒开枪肆无忌惮,警察确受诸多法规的限制。敌在暗我在明,谗人间之,闲话一多,屈原的政治斗争就失败了。
渔父的话若换个角度去理解,不是“同流合污”,而是“顺应时代”。依旧是前文所说,敌暗我明的情况下,警察会利用卧底、线人、带罪立功等听起来并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手段来达成目的。同样,屈原站在那儿,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频频提出对国家有益却明显触动贵族利益的改革方案,怎么能不成为众矢之的?
范增虽有才能,遇上项羽这般人,越是直谏,效果也就越差。屈原若能稍稍隐藏一下自己的立场,暗中改革,兴许会有成效。
但最终屈原还是投江了。
他的死留下了什么呢?端午节?还是粽子?端午日人们赛龙舟、抓鸭子,不亦乐乎;我面对餐桌上时常出现的糯米食也再难联想起屈原。他的如此行为导致失败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是必然结果,但失败并不等同与自杀,别的出路也是有的。反而,他的死无形中助长了只图利益的官员的嚣张气焰。
我更愿相信屈原是累了倦了失去动力了才放手的。因为如果是他企图通过自己的一死换取世人的觉醒,那么他多半会大失所望。楚国灭亡,随后两千年间,只有更浑浊的江水,犹如一条条墨流。
端午放作文篇4
五月初五是端午,棕香艾香满堂飘。快看快看!街上人山人海,热热闹闹,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包粽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奶奶为了做粽子买来了好大一堆东西:糯米,各种馅,粽叶,丝线奶奶笑着说:饿了吧,小馋猫,我们动手吧!我看着奶奶三下五除二地把一个粽子包好了,我也跃跃欲试。我立刻把五六片粽叶叠在一起,卷成一个蛋筒的形状,接下来放上一点点糯米加上自己喜欢的馅,再加上糯米,裹成一个蛋筒就好了。再把多余的粽叶围着整个粽子转圈,扎上丝线就能放进锅里煮了。
当我满怀信心的时候,现实给了我重重一巴掌,不管我怎么弄,里面的糯米总是会漏下来。我心想:莫非它没有下巴或者是无肚棕?我把粽子拿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研究,好像都很完美呀!在我再三检查之下,终于发现有个小角落里果然有一个细微的洞,真是漏网之鱼。为了图方便我直接又拿起一片粽叶围在小洞洞上,眼看着结束了,砰!沙沙沙沙沙沙!我包的粽子撒了一地!没等我开口,奶奶微笑着说:裹粽子的时候也要有方法,要横向,竖向,多角度去尝试,总会成功的!于是我按照妈妈的方法,一次,两次,三次果然成功了。
当看见自己包好的粽子时,我心里比吃蜜还甜,因为这是我独一无二的劳动成果。
端午放作文篇5
一年一次的端午节来临了,学校给我放了三天假,我和爸爸妈妈回到爸爸的老家茶陵,陪爷爷奶奶过端午节。三天的假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也让我长了很多见识。
爷爷家在茶陵的乡下,五月的天气很热了,爷爷门前到处是绿油油的稻田,我第一次看见了水稻,原来我们吃的大米就是农民伯伯们这样种出来的;门前的菜园子里有长长的黄瓜和细长、嫩绿的辣椒;房子两侧各有李子树、桔子树和板粟树,我和爸爸用竹杆把李子从树上打下来,李子吃起来酸中带甜,真好吃;旁边的池塘里长满了又大又圆又绿的荷叶;晚上,睡在爷爷家里,能听见池塘里青蛙“呱呱”的叫声。爸爸说,李子只有在端午节后才成熟,才能吃,辣椒也是在端午节后才长出来。
端午节,我还看到好多在外面工作的人们回到自已的家里,和自己的亲人团聚;还看见爷爷家的门上悬挂菖蒲、艾草;大家在一起还要吃粽子。我问爸爸“为什么在外面工作的人都在端午节回家”。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过节的时候,家里的人都要回家跟亲人团聚。我又问爸爸,“为什么门上要悬挂菖蒲、艾草;大家在一起还要吃粽子”。爸爸告诉我,是为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伟大的诗人,他爱国,提倡联齐抗秦,但遭到贵族人的强烈反对,把屈原除职,发配到沅、湘地域。公元278年,秦国占领了楚国,五月初五,屈原在汨罗江投河自尽。屈原投河之后,渔夫们划船到河里捞屈原的真身,有些人还把粽子、鸡蛋、米饭扔进河里,怕鱼虾吃屈原的身体。所以为了记念屈原,才有每年的端午节,才有吃粽子、吃鸡蛋的习俗。
我想端午节,不仅仅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更是接受爱国教育的日子,我们要像屈原一样爱自己的国家,要认真学习,学好本领,去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端午放作文篇6
我的家乡在湖北,时至五月,家乡的空气里弥漫着粽子的香味。是啊,端午节到了!端午节在湖北俗称端阳,“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喝黄酒,龙舟下水喜洋洋!”正如这首民谣所唱,在每年的端午节,湖北各地均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悬艾草的习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归县端午龙舟竞渡,非常隆重,还有祭祀、招魂等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活动。
查看史书,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纪念直言敢谏的伍子胥之说、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说、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说……。而在家乡,千百年来,尤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占据主流地位。
据史书记载,屈原为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去职与流放,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
公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国家被侵略,含恨报石投江,楚国百姓闻讯奋起驾舟营救,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屈原的身体,就纷纷拿米团投入江中,后来便有了包粽子的习俗。每年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祭拜习俗,体现了百姓对爱国诗人的敬佩与思念。
从20年起,我国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节假日。20年,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千山万水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出门去,世间难觅离骚人!”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文化源远流长,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是中华文明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气质和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又是一年端午节,随着知识的增长,我对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风俗习惯及文化传承,增强了我们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端午放作文优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