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写作文的经历,想要将作文写得优秀就要多读优秀的书籍,只有多动笔,才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个人的作文水平,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思而后行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三思而后行作文篇1
“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在教师、家长身上一定多次说过,人们把它当作千古流传的名言来对待,而有多少人能懂得这是否正确呢?不,没有多少。
在生活中相信每个人都见过小偷,当你在大街上闲逛之时,一个小偷在你面前出现,身后是源源不断的抓小偷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答案是追,你会勇往直前地冲上去,抓住小偷,而当你“三思而后行”时,在你的脑海里会产生出一个绝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有危险?万一小偷身上有刀,那可就自找麻烦了。算了,反正不关我的事。在这个见义勇为的关头,或许你只要上前几步就追到了,而你在“三思而后行”后,就放过了一个小偷,不去出手相救,让主人丢失了钱财,犹豫会让人胆怯,而这“三思而后行”还正确吗?这会让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失去机会。
当教师在言传身教此话时,是否深刻理解它的含义?不,“三思而后行”这只是前半句,还有后半句“孔子曰:再思可矣,这也正反应了中国人段章取义的劣性,让华夏文明在现代人眼中是一个盲区。这句话是齐景公说的,而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并不赞同这个观点,他是认为只要一思就可以了,再想想有些人把它当作千古流传的名言,把它当作了孔子所说之话,也真是可笑啊!
我也与孔子一样,并不赞同“三思而后行”,它就是犹豫犹豫像是最浪费时间的,你用在思考上的时间还不如去行动,而在三思时你往往会选择一种最容易最轻松的方法,就会让你失去做事的激情,你会给自己留好退路,这样,别人就会失去了你的帮助,人间就失去了助人为乐,从而失去真善美,你会有很多顾虑。这并不是不思考,只是果断做事,这就是犹豫与果断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一个机会,你先考虑能否胜任,那就很有可能失去了一个天赐良机,一个机会就从身边悄然溜走,亲爱的读者你是这样做的吗?
是呀,我们年轻人三思不妥,再思可也,我们不能因众人口头言传而盲从,否则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机会正是三思而错过的。
三思而后行作文篇2
一缕缕香气自茶杯中溢出,茶叶静静地躺在滤网上方,泡在水中。滤网下,茶水清澈,在玻璃的折射下,散发出迷离的光。
在滤网的隔离下,人们总能饮到清澈得不含一丝杂质的茶,细细品味茶的芳香。
如同饮茶一样,生活中很多现象也都需要滤网。例如感情,如果毫无选取地爱所有的人,那就不叫感情了,叫滥情。例如学习,如果对所学东西一味地理解,那就不是学习了,叫生搬硬套。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语言往往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说话得体,那么交往就会和谐,顺利。说话不得体,人们往往会一拍而散。
语言是人们向别人表达自我的感受、观点的工具,是体现一个人涵养的途径。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人说出来的话都是温文有礼、大方得体的。只有粗鄙之人才会说出粗鄙之话。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话说得好,人们都会受益。话说得不好,不仅仅刺伤他人,还会危及自我。
爱默生说过:“语言所造成的伤口往往比刀剑造成的伤口要难以治愈。”
在亲人之间,朋友之间,最容易造成裂痕的往往都是过激的言语、残忍的话。人人都有心,伤了心,要想治愈并不容易。它会象定时炸弹一样埋在心中,等到导火线被点燃时,它会毫不犹豫地爆炸,摧毁人们的内心世界。
古语曰:“三思而后行。”
在人们说话办事之前再三思考,将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时哪一次重大战役的战略布局不是军师、将士们再三思考的?
此刻哪一次成功的外交不是外交官深思熟虑之后达成的?
“推敲”的典故至今人们都耳熟能详。如果不是诗人的反复思量、琢磨,能有这天流传千古的佳句名篇吗?
“三思而后行”是前辈们留下的智慧,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一个又一个的例子为我们带给了经验教训。
三思而后行,做个说话大方得体之人,做个遇事冷静之人,做个有内涵的人。
三思而后行作文篇3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于《论语》,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教我们要养成作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完美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这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
三思而后行虽然说要小心谨慎,但是过于小心会导致其他人认为这是犹豫不决,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是要三思就讨厌了,相对总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统一,统一了以后又是矛盾,如此永远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结论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所以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过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这个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结果,问题就多了。所以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便说:“再,斯可矣!”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从前老学究们的解释认为:“做事情要特别小心,孩子们,想三次都不够,孔子说‘再斯可矣!’还要再想一次哪!”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其实,孔子认为他想得太多。作人做事诚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后行”,的确考虑太多了。
三思而后行作文篇4
每次听到妈妈、老师教育我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随意而为时,我总是似懂非懂。直到有一次,因为我的一时贪恋而做了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才真正知道了三思而后行的重要。
记得那天,我、贺诗涵和林子浩路过美丽的开心农场时,发现我们班的蔬菜宝宝们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林子浩便提议一起去给菜宝宝们浇水,大家一致同意。
说干就干,我们借来水壶,调动全身的力量,一丝不苟、小心翼翼地为菜宝宝浇水。看到喝饱水的菜宝宝们精神了,我们露出了欣慰、满足的笑容。正准备离开时,我不经意间看到了旁边四班菜园里那一个个黄中透绿、小灯笼似的小番茄,便再也挪不动脚步了!这些又黄又亮的番茄虽然在一簇簇绿叶中隐藏着,可是它们是那么醒目,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召唤着我,吸引着我。我渐渐靠近这些惹人喜爱的小番茄,偷吃了一颗,啊!真甜可不知为什么?到最后,那甜中带酸的番茄却有一股不易察觉的苦涩的余味。但我没有太在意,又摘下一颗黄澄澄的番茄吃了下去。之后,我若无其事地回到教室,吃过晚饭,又厚着脸皮跑到菜地,准备再次下手。突然,不远处传来一声声呼喊:“你们看,又有人在我们班菜地里摘番茄了!快,快去看看究竟是谁?”“真的,快去告诉老师!”“嗯,太可恶了,晚饭前,我去浇水时发现我们的番茄被人摘过,还留下了证据呢!瞧,这几个青番茄是我在地上捡到的。”不好,我转头一看,是四班的人,他们正在走廊上指指点点,有几个已朝这儿奔来。我不知所措地愣在那里,又茫然地走到一旁等着不久后,我被杨老师叫到她面前接受批评、教育,我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错了,彻彻底底地错了,我不该去摘四班的番茄,哪怕一个也不行,因为这是他们全班同学、家长、老师的劳动成果呀!更何况,偷摘别人的番茄是小偷的行为啊!唉,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于是,我又主动向四班老师道歉,并用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们买了些小番茄,以弥补我的过错。
这件事情让我深深明白:做事做人都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能随意而为,更不能冲动,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事后他人的感受。这件事也将牢牢地刻在我的记忆中,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不断鞭策着我。
三思而后行作文篇5
我们应当以什么态度面对生活?是英勇无畏地敢冲敢闯?可有时止步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是以年轻澎湃的心不断地尝试挑战?可顺从旁观者与过来人的意见有时也可以避免我们撞得遍体鳞伤。
思前想后,“三思而后行”应该就是我们需要的一种态度。
话说蜀之鄙有二僧,贫者告富者以其欲之南海。富者讥笑着说自己多年来都梦想着去南海,然而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物力也没有成功,你凭什么去呢!很明显,以富者的经济基础的确更有可能到达南海,但南海之路的迢迢漫漫、艰难险阻击碎了富者的南海之梦,对于贫者又怎样呢?连富者都到不了南海,富者也不赞成我去,去很难吧?
于是贫者选择了放弃。不!不是这样的!放弃通常不是一种合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更是不能轻言放弃。世之奇伟瑰丽之观多在人迹罕见之处,不可轻得也。一位著名的登山队员曾说过:“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快感哪个小土丘可以媲美的!”所以贫者并没有放弃。他考虑着,南海是不可到达的吗?当然不是,佛教圣地永远对每个来访者敞开胸怀。一瓶一钵足乎?足矣。一路上不求风景如画,不求安逸舒适,只求最后到达神圣的所在。我能到达吗?我相信我能。一切客观条件都已具备,加以我虔诚不二的朝圣之心,千里之外的南海最终会为我所拥抱。可以去南海了吗?试试看吧。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贫者选择了“为之”。他周缜地考虑了事情的条件与情况,此谓之“三思”。最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通往南海的路,此谓之“行”。三思而后行,他成功了。第二年从南海归来,从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圣地回来,也就是那个富者不曾到达的地方。
不得不所,是三思而后行帮助他实现了南海之梦。南海之梦由来非一朝,但他没有冲动地马上实行。他在等待,等待时机的成熟;他在思考,思考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他忍住了猛地袭上心头的冲动,我想这也是佛家共有的一种智慧吧。
三思而后行,前提是思,重点是行。没有冲动可能埋下的祸根,没有放弃可能留下的遗憾,不用惧怕不用逃避,面对生活,三思,然后就行动起来吧!
三思而后行作文篇6
万物之灵,都一定会有喜怒哀乐,我们跟他人对话时态度、用词,都会被当下的情绪影响。开心得时候,说出来的话如糖一般甜蜜,令人如沐春风;生气的时候,说出口的话如刀一般锋利,轻易就可以中伤他人的心。
我也曾生气过,就在初一年级的某一次分组报告中,由于某位组员不愿配合分工,所以当下我的情绪高涨到跟一零一大楼一般,旁人的眼中可能看到我背后有一座火山正在爆发。且我的脑内机能就像当机的电脑一样,说出口的话没有一句是经过大脑的,我相信当时有许多话语都深深刺进他心里的。但他却没有反驳我,只是默默地看着地板,不知道是在反省,还是借着转移注意力来克制回骂我的冲动。然而,怒发冲冠的我,完全听不下别人的劝告,即使是我最好的朋友努力拉着我不断挥舞的手,不停的叫我冷静下来。可是盛怒之下,我只想着一件事,就是把气出在他身上,除此之外,没了。
事后,我不禁对我的情绪控管能力感到“佩服”。为什么没办法好好选择说出口的话?为什么明知道对方的心正在淌血,还不能制止自己在对方伤口上撒盐?“对不起”,这么简单的三个字,却因为自己爱面子,而开不了口,也因为这讨厌的面子让自己和对方僵持不下。结果,居然是他说出令我纠结已久的三个字,虽然我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其实我的心底早已愧疚不已。
经历这件事后,我了解到:不管当下的你有多么生气、愤怒,也绝对别让你的判断能力停摆。“三思而后行”,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道理,如果忽视它且冲动行事将会令自己后悔不已,因为没有思考而说出任何中伤他人的话,在气消的同时,心中也会承受加倍的痛楚。从此之后,当自己生气时,我会试着冷静下来,别再丧失理智!
三思而后行作文篇7
孔子曾说过一句妇孺皆知的话:“三思而后行”。意思是:遇事要多多思考,然后才能够做出决定。他认为:这样把握行事回避免出错,失败。留意翼翼的办事比较好。
但是,在此刻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如果凡事都“三思而后行”的话,就可能错过最佳的机会,要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即使事后你想出再好的办法,可“时已晚矣”,又有何用?
留意行事,三思后行固然有必须的道理,可我们更需要遇事勇于作决定,并且大胆地尝试,行而后三思!这是伟人们给我们指引的前进方向!
远近闻名的伽利略,大胆尝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错误理论;名垂青史的李时珍,为造福与人类,大胆品尝数百种不知药性的草药;举世无双的爱迪生,大胆的创造了一千多种新物品,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发明大王……
如果不勇于行动,将只能碌碌终生,一事无成,再多的思考也无非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
当然,世间没有百战不败的将军,或许,你向前迈的那一步错了,但你依旧是伟大的,证明你勇于向上攀登,敢于挑战新的高度!人们不常说:“不怕犯错,就怕知错不改吗?”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
而且,起初的“行”的失败,就是为了让后面的“三思”起到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让失败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绝不允许自己在同一地点跌倒第二次!这样,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收获!面临我们正是成功!
让我们大胆尝试,总结经验,行而后三思吧!
三思而后行作文7篇相关文章: